经常觉得没有东西可写,真的么?
其实有很多东西可以写。花鸟鱼虫,风花雪月,远大的理想,残酷的现实,冷峻的人生,都可以写。但是我不想写这些。这些固然是可以完成“写一篇文章”的承诺,但是就变成了流水账,碎碎念,没什么想法,没什么真知灼见。写这种东西就是凑文章,写的人痛苦,看得人也很没劲。我还是希望写东西是为了提高,而不是为写而写,不是碎碎念。
那么,为什么在刷了那么多朋友圈,逛了那么多知乎,浏览了那么多帖子,还是写不出高质量的文章?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大意是,来到知乎的收获是什么,错觉是什么。赞同最多的回答是,每次来到知乎,看到那么多精神食粮,总有种知识大亨的错觉,看看周围的人都觉得面目可憎起来,太low,怎么什么都不懂。但是呢,一离开知乎,回到现实中,自己仍然是层级很低的小喽喽,对什么都知道点,但一细说,仍然是个白痴。
为什么会这样呢?你逛知乎,刷朋友圈,刷帖子,确实是学到了一些东西。你浏览了,收藏了,点赞了,标记了,觉得自己又学到一个知识点,又牛逼了。但是实际上,这些就好比你在知识的森林里捡树枝。每知道一点新的东西,就是新捡到一根树枝。你捡得越多,越觉得自己牛逼,恍惚间自己也成专业人士了。
但是事实不是这样的,兄弟!真正学到东西,是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就好比你要拿你捡到的树枝,建成一座房子,这才是系统。你捡的树枝再多,就算已经堆砌成了一座小山,如果不能形成自己的体系,也是没有意义的。
更何况,建房子需要的是树干,这才是根本。小树枝有没有根本不重要,还浪费了时间去捡。没有主干,你有再多的小树枝都是没有意义的。
我想,这就是我们似乎看了很多的文章,收藏了很多知识,但是仍然没有自己的观点,写不出来东西的原因。很多文章,读起来轻松愉快,但除了打发时间,没有别的用处。而那些大块头的书籍,读几页都令人昏昏欲睡,大家都不爱读。但这些让人头痛的书籍,才是进步的阶梯,才是成长的基石。
就好比你学习经济学,你不读经典的《经济学原理》,觉得晦涩难懂,令人望而生畏,反而跑去读什么《魔鬼经济学》,《恋爱经济学》等等,甚至读一大堆所谓的”美女买包经济学“快餐文章。这种东西你读得再多,我保证你也没法学会经济学。
忘了哪里看到一句话,“一年必须要看5本让你看了就想睡觉的书,出版10年以上的书“。是的,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的书才能胜任。而沉迷于知乎,沉溺于微信,朋友圈刷得再多,知识体系也是建立不起来的。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似乎很勤奋,看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写出来的东西仍然是垃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