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娅菲
来源|专题《读书电影》
字数1463|阅读5分钟
最近有缘遇见南怀瑾大师《金刚经说什么》这本书,目前已读到了第二十一品:非说所说分。
《金刚经》按照梁代昭明太子编辑整理共分32品,听闻《金刚经》是在十多年前,当时孤陋寡闻也不知道经书这么殊胜,慧根缘浅没有读进去,也就放下了,这一放竟是十多年。

因此再读的时候,特别能理解武则天撰写的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遇到《金刚经》是属于大缘分,也是百千亿劫修来的福报,所以如果有人给你推荐和讲解《金刚经》,一定要珍惜机缘。
所谓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做为大乘佛经,如能终生受持,福德殊胜。
建议有修行的同修,如果觉得自己也慧根浅,怕不明白,不妨读读南怀瑾上师的解析,简洁明了、接地气、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然后多读几遍后再读姚秦三臧法师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经》。之前看了好多经书都是鸠摩罗什翻译的,读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意境的优美所在。
当然我的建议未必对您受用,而《金刚经》也讲不要着相,修清净心,随着个人的慧根和业力缘分而定。
以下是关于阅读的一点个人理解和心得,再次觉得能读到《金刚经》感到无比自在。
(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金刚经》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1)为什么每一本佛经的第一句都是如是我闻开头呢?现在我终于明白了。
《涅槃经》上说,佛在涅槃的时候,阿难问他:你要走了,将来我要记录你的言语,别人怎会相信呢?还以为我是假造的。佛就告诉阿难,在一本经开始时,加上“如是”二字,“我闻”的我,是指阿难自己。“如是我闻”就是我听到佛这样说。
(二)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金刚经》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1)不管儒家、佛家、道家,以及其他一切的宗教,人类一切的修养方法,都是这三个字——善护念。
(2)所以起心动念都要发自内心的的慈悲,要好,这样才能时刻控制心念,才不会让心上蒙尘。
(3)同时一定要坚持正信,拒绝迷信。真正想要离苦得乐,就要每日做功课,努力开悟,自助助人,自求多福。
(三)
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金刚经》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1)佛告诉须菩提,一个学佛的人,先要把心胸愿力放在前头,能够为众生发愿,不为自己,而是为大家去努力。
(2)所以发心更为重要,如果总是有所求,这样的心就会阻碍修行过程。
(3)一旦被物欲了后,就不容易获得内心最大的喜悦了。
(四)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善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 《金刚经》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南怀瑾上师解析:
(1)一个学佛的人,要能够做到无相布施,一切相不住,处处行于布施,随时随地无所住。
(2)念念皆空,随时丢,要一切无所住,物来则应,过去不留,这是大乘菩萨般若道的修法。
(3)《金刚经》告诉你,真正的福德要怎样修呢?就是不住相布施。
(五)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金刚经》第五品如理实见分
南怀瑾上师解析:
(1)凡是你有什么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
(2)怎么样才见到真正的佛呢?见到法身才是真正与佛相见了。
(3)重点是,佛只告诉你不是相,并没有告诉你空!道理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无所住。
破执着,断分别心,如果执着于任何人事物,都不会引起慧根的增长,而只有心无一物,才能生大智慧。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end~
关于作者:
85后的职场女性,喜欢利用业余时间码码字,记录一下成长心得,分享一下对于生活工作的思考。愿我们都能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选择热爱它,感谢您的阅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