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摔跤吧!爸爸》,蘑菇对我说,电影好看吗?我说,好看。蘑菇看看我说,我觉得你感觉电影不好看,因为以前你看完电影,都是拍手叫好那种,而你今天看完电影后却没有那么兴奋。
的确如此。我自己也觉察到了。电影其实很好看,我却没有完全沉浸其中。因为在看电影的时候,一直有个声音萦绕在我脑海: 到底要不要发朋友圈?这个声音在我最近几次看电影的时候都会蹦出来,搅的我心神不灵。
发朋友圈吧,感觉别人看见了会说你很得瑟。而且拍照或录像的时候,你得举着手机,别人看见了还会说你装B。编辑发送的时候,你肯定不能全身心去看电影,自然会错过一些精彩片段。好,那既然这样,不发不就好了?不发吧,心里又总觉得好像缺了点什么。
现在写下这些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真的好愚昧。为什么我发个朋友圈,却那么在意别人的目光呢?我发不发,需要在意别人对我的评价和看法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实只有我自己最清楚了。
想到昨天看过的一篇文章,我意识到了自己的症结所在: 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理想是什么?比如我的人生理想是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别人谋幸福,那么我就能睿智的对待发朋友圈这件事了。如果发,我也只是为了分享好电影给大家,让更多的人能受电影鼓舞和启发,而不是为了得瑟我在电影院看大片。如果不发,也只是因为我觉得现在大家都已经知道这个电影了,没有我给大家分享的必要了,而不是因为我是一个很冷漠且没有生活情趣的人。
如果能够明确自己的理想,也就是给自己定位明确了,就不会自我否定,甚至要活在别人看待自己的世界里。至于别人怎么说,让他们说好了。
也许你会说,人生理想这个词太大,难道一件小事也得动用人生理想吗?说的好。今天早上,我就又在为一篇好文要不要发到同事群而纠结。一番挣扎后,我终于想明白了。佛家讲"起心动念"。如果我的起心是为了改变某个人,通过改变她达到自己的工作或生活目的,比如工作沟通更顺畅,家庭生活更和谐,那就是妄念,就不应该发。如果我的起心是为了提升大家的认知,让大家都能够自我迭代和快速成长,这个时候就可以发到朋友圈或群里,甚至可以直接分享给某个人。
有人会说,这有区别吗?你的最终目的都是在改变人啊。对,你说的对。但是,它们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自私和狭隘的,而后者是无私和宽容的。
还在为发朋友圈纠结吗?如果还在纠结,再想想你的人生理想和当下的起心动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