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为我十三岁生日腌制羊肉。索拉雅和我初尝云雨,太阳从东边升起,我们耳里仍有婚礼音乐的袅袅余音,她涂了指甲花的手和我十指相扣。爸爸带我和哈桑到贾拉拉巴德的草莓地——主人告诉我们,只要买四公斤,我们就可随意大吃,最后我们两个撑得肚子发痛。哈桑的血从臀部的裤子滴下来,滴在雪地上,看上去那么暗,几乎是黑色的。血缘是最重要的,我的孩子。雅米拉阿姨拍拍索拉雅的膝盖说,只有真主最清楚,也许事情不是这样的。睡在爸爸房子的屋顶上。爸爸说惟一的罪行是盗窃。当你说谎,你偷走了人们知道真相的权利。拉辛汗在电话里,告诉我那儿有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追风筝的人》
提起风筝,不知道许多北京孩子的记忆是否还停留在二环桥上和叔叔伯伯一起放风筝消遣的日子。而我还深刻地记得我曾把它放得很高,然后有个爷爷提醒我说别放太高,绳子会断。这也是我拿起《追风筝的人》后,第一个感受。风筝总是有某种象征意义,小宋没看过简介、没看过书评,总在想是不是在讲关于梦想的故事。但是,我错了,它远比梦想来得震撼,来得深入人心。在它面前,梦想简直渺小到微不足道。
前几天,跟朋友们谈天,他们就在问我们今年去哪儿玩?明年去澳洲吧?我并没有给出任何一个答案,因为你知道计划总赶不上变化。但是,我却有个问题:你有想过去阿富汗么?它是不是一个古老又神秘的国度,一个信奉阿拉真主的国度?《追风筝的人》给了我一部分答案,它揭开了阿富汗一部分神秘的面纱。是的,它描绘了阿富汗的故事。当然,也是在2003年这本千万畅销小说出版之前的事情了。小宋并不对阿富汗的时事政治、种族、习俗等等进行过多地评判与议论,它只是此书诞生的大时代与背景。想更多跟大家分享地是在此背景下所产生的震撼人心而又无法磨灭的人性与良知。
突然,进入正题小宋有点不知从何说起,因为你知道有些人讨厌剧透,譬如美国人。所以,我换另一种表达方式跟你讲述一个故事。阿米尔和哈桑是不是兄弟但胜似兄弟,然而却看似很要好的两个男孩。他们一个在感情和道德上不知何去何从,摇摆不定;另外一个单纯、忠诚,生性纯良正直。阿米尔因为“风筝”背叛了哈桑,在战争的诱因下背负谎言与父亲前往美国生活。直到生活安定下来,一通电话让他回到魂牵梦里的故土——阿富汗,寻找他的至亲骨肉:哈桑的儿子。
小说中更多地是对人性恶习,更严重些,把它说成人性罪行的剖析。罪行只有一种,那就是盗窃,其他罪行都是盗窃的变种。谎言也是盗窃,它偷走了人们知道真相的权利,被真相伤害总比被谎言安慰好。所以,从小父母就教导我们做个不说谎话的好孩子。要知道谎言终究会被人所识破,而编造谎言的人也将一直背负着救赎的压力直到谎言识破。当然,没有良心、没有美德的人是不会痛苦的。只有当罪行导致善行,那才是真正的获救。为宽恕自己,找到一条将负疚变成善行的路。而对于忠贞、具备高尚情操的生命,他们也不曾是懦夫,他们只是为爱的人,千千万万遍。
书中叙事手法多样;感情描述得充沛饱满;情节更是跌宕起伏,让你摸不到头脑。到底好到怎样?2007年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追风筝的人》足以说明它的畅销与成功。当然,电影时长有限,还是推荐大家看看书,看看完整的故事情节。就如译者所言: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然而,也正如阿富汗人所言:生活总会继续。他们不关心开始或结束、成功或失败、危在旦夕或柳暗花明,只顾像游牧部落那样风尘仆仆地缓慢前进。让我们勇敢、忠诚地在各自道路上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