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付出,收获无限
——“专递课堂”活动开展与执教点滴反思
乐平市第十一小学 蒋铭国
一、行动就有收获
今天(5月19日)是忙碌的一天。
今、明两天是学校上“专递课堂”课的日子。“专递课堂”“一拖二”的课严格意义上说是第一次上。因此要上总是需要一些勇气的。更重要的是“专递课堂”还需要其他学校的配合,因此给活动带来一些困难。毕竟需要他人配合是需要一些准备的。
除了需要其他学校配合,本校也是需要配合的。“专递课堂”需要使用到专用设备。同时为了留存课例,还需要录课。无论是专递课堂设备的使用还是录课设备的使用都是需要人手的。这就注定了这项活动的复杂性。原本是准备本月初上的,但由于各种原因,便一推再推,直至今天。
早上一到校,便想着与听讲教室的老师联系,因为需要听讲教室的学生配合,也需要听讲教室老师的配合。第一节课我有数学课。一天一节课的数学课是我们完成教学任务的重点。因此这节课是一天中最重要的工作。
第二、三节课安排了“专递课堂”课,作为该项活动的负责人,我是全程参与的,更何况身上还挑着两个有关的重要课题。一个是央馆的创新项目在线教育课题,一个是省级“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这两个课题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所以,“专递课堂”是务必要推行,也是需要认真去实践的。只有实践了,才能有真实的收获。
结果由于技术问题以及设备的使用问题,还有老师的上课等各方面的问题,两节课愣是花了三节课的时间。等两节课上完,已经到了放学的时候。就这样一上午就过去了。
我自己的“专递课堂”是安排在明天,因此下午第一节课体育课,我想着好歹得试上一下。需要把部分同学带到录播室。才上几分钟,校长打电话来,说要开会。周四下午例会,我的确是忘了。这都是“专递课堂”惹的祸。
开完会后,我又带着部分同学去试上。试上完,第一节晚托课也差不多了。于是我接着上第二节晚托课。
这一天就这样过去了。不过,经过上午程鹏老师的剪纸和齐华娣老师的音乐两节专递课的听课,虽然从各种效果来说,不是很理想,但从感性认识上也有了巨大的收获。
二、应变来自实践
今天(5月20日)上“专递课堂”堂,虽然似乎并没有视为如何重要,但毕竟是一堂准备参赛的课。所以上完后,还是有明显的轻松感。
今天上的课是一堂编程课——《听话的小鱼》。本来是4月1日上的一堂景德镇市的开放月展示课。但由于疫情,所以就取消了。后来乐平市教师发展中心决定举行“专递课堂”优质课例评选活动。这项活动旨在让更多了人了解并运用专递课堂。这是教育部要重点推行的。但无论教育部怎样推行,其实还是需要最底层——学校和老师去落到实处。
所以,为了尽力推广专递课堂,因此我们学校举行专递课堂优秀课例展示。也许课并不是很好,但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单凭这一点,专递课堂的应用就有不小的收获。
今天在课堂上表现还是自我感觉良好的。要说不满意的地方,最主要的是怕双方交流不够平等或公平。也就说,课堂上即时交流是很重要的。在这一方面自我感觉还是有些仓促。可能交流存在“赶”的情况。
当然最有收获的就是,吴巧萍老师课堂上临时的提醒,而我也能瞬间明白,并且能够应对自如。那就是临时增加用画图表示坐标的方法的应用。说实话,这一环节我是没有准备的,但却能临时应对使用,可能这就是驾驭课堂的表现吧。
这应该是一种能力。所有的备课都只是一个预设准备,并不是最终课堂所显示的一切。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临时应对是一个基本的素质,也是一项能力。
三、成长始于付出
今天(5月20日)终于上了一节“专递课”。虽不是什么特别的赛事,但也是小有激动,毕竟又是一个第一次。而所有的第一次都不是那么顺畅而轻而易举的。
说起“专递课堂”,倒是有一些故事。2020年10月,由于与杨校认识,于是被推荐参加乐平市电教站主持的区域央馆课题。这次课题名是: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运行机制与激励研究。课题申请书是我执笔的。随后12月份,我又以“专递课堂运用和网络空间建设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研究”为题申请了一个“十四五”规划课题,2021年1月顺利立项。
我第一次主持课题,居然是规划课题,有点小得意。这样一来一个国家级课题,一个省级规划课题,就全指望专递课堂了。于是专递课堂似乎就成了我的一件心事。
2021年上半年,作为规划课题组准备开展专递课堂研究,但由于第三方办学绩效考核,硬是被冲掉了。如今两年时间所剩不多,因此推进专递课堂便显得尤为重要。
前一段时间,以乐平市教师发展中心的名义下发了第一号文件——《关于开展“专递课堂”优秀教学课例评选暨进一步推进“三个课堂”应用的通知》。于是执教“专递课堂”案例课便提上了日程。
虽然今天是第一次上,但还是建立在了一些基础之上的。首先是2021年下半年规划课题组成员上了三节课,我作为课题负责人是参与课堂观察了的。其次是上个月,规划课题组又上了四节课,我也观察了三节课。再次,昨天和今天又观察了三节课,因此对专递课堂有了相对多方面的了解。
有了以上三次对专递课堂的观察,因此我对专递课堂也就相应有些熟络了。
尽管如此,上完之后还是有很多新的收获的,比如作为一堂课例应该展示更加全面一些。也就说除了展示专递课堂,还需要展示听讲教室孩子门的表现。所以在专递教室还需要一个对着显示屏的机位录像。同时在听讲教室也需要进行录像,要能体现听讲教室孩子们的表现与收获。
总之今天的课是比较顺利的,但另外获得的改进思考也是很有价值的。
四、不足才有进步
周日,即5月22日,我通知吴巧萍带老师们把周四、周五的“专递课堂”上课视频下载下来,进行适当剪辑以便上传乐平市“三个课堂”工作室参加评选。
上午十点多,接到执教教师齐华娣的电话,说没有录下来,系统里只有10秒钟的视频。电话里非常明显,一股子怨愤的情绪。的确,换成我或许也是如此吧。后来了解情况,大概率是没有生成视频保存便直接关机了。
事实上不管是什么原因,通过这次录课要吸取的教训就是无论做什么事要有主人公精神,打造精英团队才能促进大家一同成长,其次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严谨的思维,不能想当然,务必保证每一件事落到实处,要确保结果与成效,不能做事有头无尾。
除了齐华娣的音乐课只有10秒的视频,其它课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程鹏老师的剪纸课。整堂课下来,声音是很嘈杂的。当然拾音器非常灵敏,三个教室里的声音都能拾取进来,所以声音很杂。其次是设备使用不当。经过尝试与研究,第二天就有了很多进步。
原来听讲教室的声音是可以控制的,当执教教师需要听讲教室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再开启声音开关,听讲教室的声音才能放进来。这样就能保证,在不需要听讲教室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录制下来的视频声音是干净的,只有主讲教室的声音。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就是听讲教室的学生能看见什么,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很关键的。第一天的时候,听讲教室在一体机上只能看见上课用的PPT和一号摄像头机位所拍摄的视角范围(可以看见黑板、讲台、老师和前排同学),并且可以两者大小屏互相切换。当然切换是由主讲教室在操作台控制的。
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吴巧萍经过研究,听讲教室一体机显示便有了进一步改善。听讲教室的一体机与主讲教室显示屏可以保持同步。主讲教室可以根据需要控制显示屏,便控制了听讲教室的一体机显示的内容。这样就可以更加方便地在PPT显示、多教室互动、摄像头视角选择等各种情景需要时进行随意切换,使听讲教室的学生达到最好的体验效果。
最为一说的是,在后续的实践中发现,原先没能把能体现多教室互动的主讲教室显示屏的画面录制下来,现在也可以通过另一个摄像头进行切换录制下来。总之,通过这次“专递课堂”教学实践,收获是巨大的,相信在后续的“专递课堂”教学中,技术应用越来越娴熟,效果也越来越明显,最后为农村孩子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相信在乐平市教师发展中心的推动下,“专递课堂”教学应用与推广会越加深入有效,为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与学生输送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