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崇拜者:艺术大师丰子恺画笔下的童趣世界

【儿童节特稿】中国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被称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他笔下的世界永远是那么的优美、素净、恬淡,无论身在何处,他总能捕捉到爱与诗意,笔下流出的是不变的慈悲和仁爱。尤其对儿童的热爱,崇拜儿童,描写儿童,讴歌儿童,在这些方面,恐怕至今没有谁能与他比肩了。

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

热爱孩子,是丰子恺创作儿童漫画、写作儿童故事的主要动机。

他在《子恺漫画选》一书的自序中回忆往事时说:“我同一般青年父亲一样,疼爱我的孩子。我真心地爱他们,他们笑了,我觉得比我自己笑更快活;他们哭了,我觉得比我自己哭更悲伤;他们吃东西,我觉得比我自己吃更美味;他们跌一跤,我觉得比我自己跌一跤更痛……”正因为丰子恺热爱孩子,并懂得儿童的情趣,所以他用漫画来表现儿童生活的插图,深受小朋友读者群体的喜爱。

丰子恺幼女丰一吟在《梦回缘缘堂·丰子恺》中说:“父亲常常‘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们的生活。他发现儿童是世间最富有灵气的人,在儿童身上看不到成人中的虚伪、丑恶。成了儿童的崇拜者,描写儿童,讴歌儿童。”

丰子恺对儿童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两方面:儿童刊物和中小学生的国语教科书。

据统计,1937年上海出版的杂志共320种,其中儿童杂志约十四种,儿童刊物的出版达到了鼎盛的时期。丰子恺为众多书局特别是出版儿童读物的开明书局从事装帧美术工作,给最具影响力的儿童刊物《小朋友》等杂志画插图,他的儿童漫画风格颇为盛行。

丰子恺最大的影响力则来自中小学生的国语教科书。1932年由叶圣陶主编、开明书店发行的《国语课本》。

现重印的开明《国语课本》

里面的文字和插图便是由丰子恺书写和绘制的。为了能方便儿童阅读学习,这本教科书在整体设计上,丰子恺选择了一种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与生活情趣的风格,即文字采用毛笔书写的大号字,插图用简练的漫画笔法,勾勒出寓教于乐的画面。

而在文字与插图的编排上,丰子恺也煞费苦心,有别于一般教科书与儿童读物图文相分离的编排方式,每一行文字的位置、长短由页面上插图所占的空间决定,页面上文字的安排方式就像是国画上的题跋,只在画面空余的地方书写文字,插图与文字构成了一个画面的整体,叶圣陶称赞这套课本是“诗词和画的结合”。这种巧妙的编排方式,深受欢迎,先后印行四十余版次。

今天,我们来分享丰子恺画笔下充满情趣的儿童世界。

折得荷花浑忘却 空将荷叶盖头归
儿童不知春 问草何故绿
小母亲(手拿针线,有模有样)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晨出(父辈做鬼脸)
同情(这家孩子好可怜)
衣冠之威(田中稻草人能驱鸟)
旭日初升万叠金(一家三口下山来)
旧时王谢堂前燕(大家都爱小孩)
草草杯盘供语笑 昏昏灯火话平生(我为父亲吹火棍烧水)
种瓜得瓜,吃瓜得灯(好玩的西瓜灯,还有蒲扇)
努力惜年华(我们给小柳树浇浇水)
庆捷之夜,日本投降后二日于重庆(我被父亲举起来,一家四口笑呵呵)
东风浩荡扶摇直上(和院子里的伙伴放风筝)
春风杨柳唱歌声里(与小伙伴们跟老师学唱歌)
阿婆少年时(喜欢给我们看她小时候的照片)
BROKEN HEART(第一次知道了心碎的感觉)
哥哥穿嫌短,弟弟穿嫌长,妈妈刀尺忙
KISS(儿孙亲奶奶)
妹妹新娘子,弟弟新官人,姐姐做媒人
浓阴春画(树上挂飞机,缸里开轮船,地上拉汽车)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