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网文《妈妈,别喂我吃聪明药了》
注:本人并非医学专业,文中论点、论叙来源于书籍、网络及个人理解,不能作为医学依据。
看完这篇网文,老爹我被吓出一身冷汗!同样是父母,同样是家长。有人竟然为了提高分数而给孩子喂药,最后让孩子得了神经病。
这说,不只是吸毒能害人。强烈的功利心,也能让人嗑药,形成药瘾!
毒品,是各国及政府重点打击的对象,中国因为它而落后了一百多年!
脑类兴奋药,虽然是处方药,但也是管制药。这两类组织,从处罚的力度上看,不太一样,但是,二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
01 、嗑药的本质,就是想人变得 “超级爽”!
先来看看这两类药物的分子式
两类药物,刺激的都是人体的大脑及中枢神经。不同的是:
毒品,刺激人体的“内啡肽”(Endorphins),它有强力的镇痛和麻痹作用。
兴奋剂,刺激人体的“多巴胺”(Dopamine),它有强力的兴奋作用。【1】
之所以这两类药物能促使人体产生内啡肽和多巴胺,在于毒品和兴奋剂的分子成分,与人体的内啡肽和多巴胺分子结构接近。【2】
人体内内啡肽和多巴胺到底是什么,起什么作用呢?通俗的解释是:
001 内啡肽和多巴胺这两类人体分泌的物质,都能让人感觉很“爽”。
002 内啡肽和多巴胺这两类物质的正常分泌,只有通过大量的劳动和艰辛的努力才能获得(比方说我辛辛苦苦写了一篇好文章,你看了点赞后,我心里的那种愉悦的感觉),就是内啡肽和多巴胺作用的结果。早点是,人体的分泌量非常非常小小。
003 毒品类,兴奋类药物,是一种类“内啡肽”,类”多巴胺“物质,他们的分量,比正常人体分泌的量要大得多,是数千数万倍数量级的刺激???。在这种超常刺激下,人会感觉“超级爽”,最终,身体会对这种药物刺激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普通的身体根本无法产生这种量级的快感),这就是“药瘾”!
第003条,最为残酷!!!这就是为什么要打击毒品,为什么要打击运动员兴奋剂,为什么要对安非他命类、利他林类兴奋药实施管制的原因。
因为这些药,无一例外,都会让人成瘾,都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对于毒品,普通人都懂沾不得。
对于兴奋剂,我们做家长的,也要提高到和毒品一样警惕等级,这就是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也就是为什么“老爹”我会吓了一跳的原因。
02 、大脑的原理
在《微习惯》【3】一书中,解释了大脑的工作原理。
大脑可以按照功能分成“前额皮层”和“基底神经”两个部分。
前额皮层控制着显意识,就是人清醒时做出的决定,比如你决定看完这篇文章后是点个赞还是说声“嗤!”。前额皮层控制的“显意识”,睿智、清醒,但是很容易疲倦。这就是人看书,学习爱犯困的原因。显意识,有点像一个训象师。
基底神经控制着人的潜意识,让人的绝大部分神经作出自动的作出动作和反应。比如说你决定为我点个赞的时候,你的指头“想都不用想”,就会找到点赞的地方按一下。这个“想都不用想”,就是潜意识。他被动,不太容易被控制,但是一旦形成习惯,就会有强大的惯性。潜意识,有点像大象。
所谓学习,练习,就是通过长期刻苦的努力,把技能从你的显意识变成潜意识,形成自动化的习惯,让你做一件事的时候“想都不用想”的把事情做好,做漂亮,比如说自觉学习,学习的时候注意力集中,学习效能高效。这是大多数家长梦寐以求的期待。
就好像你的训象师能和大象配合默契,完成各种复杂和艰巨的任务一样。
所谓“聪明药”,“利他林”类大脑兴奋药,就是跳开或者缩短努力过程,强烈地刺激前额皮层,让他兴奋,让持续不断的工作。
让你的训象师发了疯一样的鞭打大象,让大象像失控大货车一样的在公路上疯跑。药劲过后,刺激过后。全部瘫痪。
服用“聪明药”,是一个自杀式的举动,最后一定是一个悲惨的结局。
03 、成功没有捷径
先看一张图,这张图是学校普遍衡量学生的模式。
在图中,学校在规定的时间内(比如一学期)组织学习,最后用统一的考试试卷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然后用分数,把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类。标定成绩,派发成绩单,放假。下学期再来一遍同样的周期。这是我们学校最常见的检验模式,叫做“普鲁士教学模式”。通常,学生们拿着成绩单的时候,就也定了性质,有时候,这个定性甚至能伴随一辈子。
真的是这样么?
这张图显示的是:如果给的时间足够长,方法足够对,试错足够多,最重要的是,这个学生付出了足够的努力……
他早晚也能达到和优秀的学生一样的成绩。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范进中举”。
这个理论,来自于可汗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可汗在TED的演讲《TED-萨尔曼·可汗-让我们用视频重塑教育》【4】。
你的孩子,不能简单被学校的那个“成绩单”,简单的定了性。他所缺的,也许只是正确的方法,足够的耐心,更长的时间,最重要的是持续不断的努力。
那个给孩子“聪明药”的家长,她只相信第一张图,她想不用花太多的努力,用快速的方法,迅速地把自己的孩子变成红线的优等生。她用的是“翟天临式的投机取巧”,最后一定会落得和翟天临一样的身败名裂。
正确的努力姿势,是要相信第二张图,相信通过自己的辛苦努力,不断的学习,不断地修正方法,改正错误,直到最后取得成功。这是稻盛和夫推崇的“干法”。【5】
最有意思的是,稻盛和夫提到,在努力的工作中的,极致的实践中,神也会看到你的努力,在给你丰厚的回报的同时,也给予你精神上的奖赏。这其实就是你的内啡肽和多巴胺在分泌。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想投机取巧的“翟天临”,也有一个想要极致践行的稻盛和夫,关键,看你如何取舍。
【1】知乎网:《多巴胺和内啡肽究竟有什么区别?》
【2】毕淑敏:《恰到好处的幸福》P166页
【3】【美】斯蒂芬·盖斯《微习惯》
【5】【日】稻盛和夫《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