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咬了!
是在课堂上被咬的!
据说是他正坐着听课,就被人咬了一口,而他竟然没出一声!还是他的同桌告诉了正在前面讲台上改作业的老师……
在办公室,拉起他那厚厚的紧身裤,看着他那被咬得出血的腿,赶紧拿来碘伏先做处理。
问他:疼不疼啊?咋回事啊?他眨巴眨巴眼睛不出声。这孩子,哎……!
看着他木讷的样子,让你忍不住想发火。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老师就在讲台上,另一个同学趴在地上咬你,你就让他咬啊?不会说一声啊?”边帮那孩子处理伤口边忍不住说到。
那孩子还是眨巴着眼睛不出声,让你不知道如何是好。问咬人的孩子,也是低着头一声不吭。得,俩闷葫芦!
这俩孩子一高一矮,被咬的孩子高出咬人的孩子多半头。在班里,一个木讷,很少说话;另一个调皮捣蛋得很,上课的老师一不注意他就会恶作剧,一般孩子们都会和他离得远远的。这两个孩子坐前后桌,木讷的孩子没少受欺负,而木讷的孩子大多数时候又不说……这样就使得另一个孩子得寸进尺,不断地欺负他,这不,今天就发生了被咬的事。
面对两个孩子,怎么处理这件事呢?仅仅是批评一顿了事吗?这样能解决问题吗?看着这两个孩子我不仅深思起来。
如果说这仅仅是恶作剧的话,有点太过分了!看着咬人的孩子,忍不住一连串的问题说出口:
“你咋还学会咬人了?你咬别人疼不疼啊?你为什么这样做啊?上课不好好学习爬地上干嘛去了?”……那孩子低头一声不吭……“把你家长叫过来,先带人去医院打针看病,花多少钱,你来赔!”那孩子抬眼看了老师一眼,没出声也没动。这孩子是单亲家庭,母亲因事故面部被严重烧伤,面目全非,头和肩膀连在一起,看起来很可怕。他父亲无法承受这样的后果,和他妈离婚了,现在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来,给你妈打电话吧!”那孩子看着老师伸过来的手机,一个劲儿地往后缩。
“那你说咋办?人家让你咬了就咬了?”
“老师,我错了!我不该咬他……”声音小得几乎不可闻。
“你做了就应该想到后果,现在不是光道歉的问题,先给人家看病吧。来,给你家长打电话吧!”
“老师,我错了,别给我妈打电话好不好?”那孩子的眼泪下来了……
“祸你已经闯了,做事就应该想到后果,这个责任你要付,先给人看病吧!”
“老师,别给我妈打电话……”那孩子呜咽起来。“我以后不咬人了……”
看着他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样子,让人又气又疼。
知道他的家庭情况,老师也是很无奈,先带着被咬的孩子去医院让医生看看,处理一下,再给双方家长打电话说明了情况,少不了又对两个孩子教育的一番,这事才算暂时了结……
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案例。
校园欺凌一直以来都是困扰老师和家长的问题之一,校园欺凌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可能给孩子造成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伤害。
在校园里,学生受到外来威胁时,他们最先想到的就是老师,他们最信任的也是老师。对老师的话,他们有时信奉为法宝。因此,基于这一点,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在受到欺凌的时候一定要勇敢抗争,要学会说“不”,要向欺凌宣战,绝不向欺凌者妥协,但也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减少伤害;及时报告老师,或者向学校领导和负责安全保卫的人员报告,不给校园欺凌者留有空间。欺凌者往往是觉得受害人好欺负才实施欺凌,如果妥协或者忍气吞声,会让欺凌者变本加厉,这样为自己直接带来更不良的后果。
作为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学生情况,运用智慧适时做好问题处理,做孩子们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