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日常小时光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微信公众号,ID:暮春的紫罗兰,文责自负】

图片由作者本人拍摄

当当网下单的《胡同的故事》到了,心下喜悦,迫不及待地下楼去取。人对于喜欢的事物,总是想靠近或拥有。

这本书里名家云集,有季羡林、汪曾祺、冰心,肖复兴、王心迪、萧乾等等,一场饕餮盛宴。好书可以喂养心灵,给人带来愉悦感。

高山流水才能遇知音。遇一本好书,如遇到了一个气息相投的好友,也得靠缘分。每一场美好遇见,足够让人陶醉且值得深情。

打开书目,首先选了季羡林的来读。一直很喜欢他的文字风格,字词句用得精妙,表达干脆利落、一点也不拖沓。

每个人的文字都有各自的气息,一个人的性格和喜好,在文字里都彰显可见。

这一年的气候,有点反常,说翻脸就翻脸,犹如人的情绪,忽而明媚,忽而沉郁。进入了四月中,已是暮春时分,忽而又来了一场强大风、寒潮,让人们措手不及。

男主人出差,我随了他去另一座城的姐姐家,我们顺便和孩子们度个周末。

在姐姐家午休醒来,从西窗望出去,天空暗沉沙尘飞扬。大风强劲有力地拍打着暴露在外的万物,各种撕扯搏斗的声音入了耳。我想,能躲得生物都躲起来了,适者生存。

不能在户外活动,给孩子们做美食,也算是情绪的转移和有意义的事。孩子们永远认为我做的家常饭,才是最好吃的。看着他们吃得香,我便开心。人一代一代都如此。

回程途中看到公路两旁,都是被这场大风打落了的,一浪一浪的残花随风翻涌。

好在花落之后,又会生新绿,会结果实,往前走,会让人看到不尽的希望,人的心才没有多空茫。

离开家前,看到了小区里的杏花开始展颜。只隔了一天半回来,第一件事,就是要看看满树的杏花,是否被这场寒凉和巨风摧残殆尽?

站在花树下,看到花枝不停随着强劲的风摇曳,花依然都在枝头好好地。

粉嫩嫩的花,活泼泼地开着,一点也没受极端气候的影响,如此坚定有力量,让人心安。

我想,这该是杏花正当好的年华吧?拍了几张图留存。

每每看到花开正当时,总会想起和追忆走失了的青春。时光,我们留不住,不管你愿不愿意。

已是暮春,身边的春天反反复复,亦步亦趋,心想,总不会就这么薄凉着入夏吧?

这个春天,我未能远行,诗和远方都在内心里潜沉着。雨姗说,「那些春天看过的花,都会落在我们的身上、骨子里,成为我们的一部分。这也是能量的积攒和日子里的微光。」

走不出去看春天,只能想春天,这也同样是美好的事。

喜欢长情的事物。这一年家中只留了十来株平凡而素朴的花木,去弱留强,气息不合的,统统断舍离。

偶尔新添置一盆,也是生命力极强、可以顽强存活下来的。即便再好看的花木,如果它矜贵娇弱,绝不会买回来。

这一年喜欢上了水培,它们要求不高,你只给它们一口水喝,就可以回报你一盆生机葱茏。

家里的几瓶竹子,和我气息相投了,长势真好,悦了人的心。打算再选一两盆入了心的水培。

有能量的事物,都会相互滋养。

闭门有时也不是深山。网络时代,即便你足不出户,外界的信息纷纭,发生的各种事,也会清晰地呈现眼前,直抵了你的心。

这几天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挥向了我们,国内激起千层浪。在潮水面前,没有任何人可以成为一孤岛,比如我家的先生供职的公司,就是一个大型外贸出口上市公司。

每一场剧变,于国于家,都会带来阵痛,直至蜕变完成。

内心只期盼着国泰民安。爱国,也是爱自己。

大家族里家大人多,每一成员都是我至亲的亲人,大人孩子的各种纷杂,也时有搅了人平静的心绪,会有忧虑滋生。

可成人不自在,日子里怎么会永远平顺、事事随了人心?生活总会把人打磨得越来越坚强勇敢。

我们得为自己找些明亮的事做,以抵减掉内心里生出的这些潮湿和阴郁的小情绪。比如读好书,比如和远近的贴心好朋友说说话,都可以让人明媚亮堂起来。

这个春天与外界互动更少了,只和同频的人有交集,心里知道什么才能真正愉悦自己。

内心装的东西越少,我们才会走得越轻盈。气息不合,不如沉默或及早离散。心智成熟的人,只对值得的人与事,倾注深情和用心。

这个春天,生活清简又规律,把照顾好自己的身心置了顶。起居,一日三餐,锻炼,读书写字,与外界的交集,都有规划,都完全能在自己的掌控之间。没有能量不会让人成长的人与物,规避之。

这是自律也好,教条也罢,唯有随心的事,才是养生和爱自己。

对生活永远保持温热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图片有作者本人拍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