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剩

我国如今面临的危机是一个结构性危机,所谓结构性危机即是很多相互影响制约的因素互为作用而产生的危机。比如国际环境、经济下行、少子化、老龄化等等诸多问题。

在经济中,如果谈及结构,那么最根本的结构便是供需结构。供需结构会涉及三种状态:供不应求、供求平衡与供过于求。用经济学术语就是不足、出清与过剩。就像是来回摆动的钟摆,抑或说是周期,不足与过剩是常态,而出清则是瞬间。

供求结构有两个调节工具:宏观的价格与微观的渠道,切两者也相互影响。举例来说,电商渠道缩短了供需之间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商流的路径,降本增效从而使得价格降低。渠道为王的时代,渠道具有定价权便是这个道理。

说到定价权,经济结构处于不同状态时定价权随之迁移:不足时供给方定价,出清时渠道定价,过剩时需求方定价。

谈谈脱钩问题,中美脱钩说木已成舟言及过早,然而米已下锅是不争之实,煮成熟饭要看火候与时间。我国即是全球最大区域市场也是最大工厂。作为供给端我们的产能是为全球市场准备的,包括土地、资源、人才甚至外汇。当面临脱钩,产能无疑是过剩的,这个过剩的程度有多高,将导致调整的难度有多大,经济下行周期有多长。

上个世纪当传统帝国主义国家产生如此危机的对策是对外扩张,孱弱的国家变成危机与成本的转嫁对象。我国近代史的百年屈辱仍历历在目。毫不夸张,如今国际环境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美帝的全球供应链重塑,使原本外包的产能回迁,与我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产能不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