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缺失可以到何种地步?
刚刚发生的事情还历历在目,如大石一般堵住胸口,千言万语,想表达,实在痛心。
我是一个热爱教育并热衷平权的理性人。虽然也是初涉茅庐,但是仍旧想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因此,不惜时间大费周章的写下了这些。
今天吃完晚饭走出食堂,心情还是很美丽的。出了门发现一个男孩和两个女孩在玩耍,其中一个女孩在楼梯中间的大理石“滑梯”上往下滑,我见着比较危险,停住多呆了会儿,然后慢慢下楼。快走到平底上时,我听见那个小男孩说“我爸爸昨天在家打我妈妈!”我先是一惊,然后便想听听情况,谁知道那个男孩又说到,“那边有女生,我们也去打女生!”
我极其震惊。接着就是愤怒,看见小男孩嬉皮笑脸的样子我在想我要不要上去说两句。结果小男孩看见我了,冲着我跑过来边说:“来啊这边有女生,快打她!”接着雨点般的拳头朝我砸了下来。
我先是一愣,事情发展的太快了。紧接着我的愤怒合着刚刚的一并涌了上来,我按住他,反击了两下作为警告,然后我说,你告诉我,你为什么要打女生。
小男孩看我脸色不对,跑开了。同行的还有一个女生,应该是他们当中最大的。听到小男孩的话之后,也跑来打我,我也反击了两下作为警告。然后我抓住她反问她,你为什么要打我?
她不说话,大眼睛看着我。我又问:“如果你打我,我也打你怎么办?”
她看着我说:“你不能打我。”
“为什么?”
“因为你是大人啊,大的要让着小的。”
“为什么大的就要让着小的呢。”
“因为大的大啊。”
我的三观顿时被震裂了。一口气在我嗓子里咽不下去,我没想到现在(有的)小孩居然教育缺失到这种地步。打人,正常。打女生,可以。打男生,也行。你别打我,因为我比你小。
我忍住心里的怒气,我说,那小孩子要不要尊重大人了?
她不说话,然后缓缓的说,因为你们大嘛,所以你们要让着我们。我和你讲,你不要欺负我们。她看着我,眼神里满是挑衅。
我酸胀的脑袋里在竭力的组织语言。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震惊到我说不出话。
后来来了一批男生,那个小女孩高喊到:“你们快去打他们,他们戴眼镜!”随后另外的小男孩和小女孩都跑过去了,用小拳头在去食堂的男生身上捶来捶去。
男生们到不是很在意,甩甩书包不在乎的走了。确实,熊孩子而已,计较什么呢?
可是知道前因后果的我无法平静。我问那个最大的女孩,我说:“为什么要打戴眼镜的男生?”
小孩的逻辑直接而又简单:“因为不戴眼镜的男生不能打,要打戴眼镜的男生和不戴眼镜的女生。”
我糊涂了,“为什么打戴眼镜的男生和不戴眼镜的女生呢?”
“反正就是不能打不戴眼镜的男生和戴眼镜的女生。”她看着我说到。
我看了下自己,戴眼镜,女生。我想可能是她们觉得戴眼镜的特征加上性别区分,这样的人会反击(比如我),所以他们有了这样的“规定”,而不戴眼镜的男生,估计也是反抗过。
这时候小孩跑开了,我跟上去,小男孩还在试图找机会打我。我说:“你敢再打我试试?”
他居然嬉皮笑脸又有点害怕的用拳头砸我。我抑制住怒气,我按住他说:“我比你大这么多,要是我想打你,你肯定打不过我,你听到没。”
他又一次跑开了,躲躲闪闪的但是也根本听不进我讲话,去找新的目标追着打着去了。
我叹了一口气。
我感觉那个较大的女孩还是认真听的进我讲话的,我没有放弃。我说你看他(小男孩)去打别人,别人被打了难道不会痛吗?
“那他可以跑啊。”小女孩看着我。
我又一次震惊,简直要怀疑人生了。我说,“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跑,你们不打人不就行了吗?”
“可是他可以跑快点也就不被打了啊。”
我当时真的无法用平实的语言来开导她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于是我和他讲,好端端的打人就是不对的,如果你被打你要跑,你跑不动,你就被打,你会开心吗?
“不开心。”还是那样的大眼睛看着我。
我挺心痛的,但是我知道起码还有救。
“所以说,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是那个人需不需要跑开,而是你们打人的行为,就是不对的。”
我语气很严肃,我希望她能听明白,但其实我也知道就一句话并没有什么作用。小女孩也是似懂非懂,她看着我,说“嗯”。
我缓了缓,伸出手说,这样吧,那我们做个朋友。
小女孩很高兴,也把手伸出来。
“那现在我们就是朋友啦”,她说。
我们握了握手,我在想下一步我该怎么做。
这个时候另外一个小女孩(看起来是最小的)因为一个人玩电动车,结果摔下来了。我看到连忙去扶并且询问情况,我把她从地上拉起来,扶好电动车,小女孩一副要哭的架势,很心疼,仔细的看看她身上有没有伤,还好并无大碍。我抓住她的手安慰她,她哭着和另外两个小孩说,你们不要告诉我奶奶,她会打我的。
小孩嘛,犯了错都害怕被打。但是我觉得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果都是通过“害怕被打”来制约小孩的行为,从而可能让小孩在心理上害怕或者选择欺瞒的方式,是不是真的有点适得其反了。
但是我能力有限,我只能解决当下的事情。我不挺的安慰小女孩,她也逐渐接纳我并且觉得我真的是她们的朋友,于是他们愿意听我讲话了。
我很开心,我拉住她们两的手,我说:“其实你们都是很聪明的好孩子,也很坚强,姐姐觉得你们很棒。”
这时候小男孩凑过来:“阿姨你什么时候走啊?”
我在内心深深叹口气。其实问题最重的就是那个小男孩,受到家庭的影响结果逐渐有了这样的意识。我终于能明白为什么有些家暴家庭出来的孩子,第一反应不是帮助妈妈,而是学着爸爸打女生。太悲哀了不是吗,这样的小男孩也不愿意听我这个阿姨长篇大论,更不想和我作为朋友,他只是不停的捣蛋,调皮,寻找新的目标,发现新的受害者。这样的小男孩长大了会变成什么样,我不敢想。
我说:“你很想让我走是不是。”
小男孩不敢说话了。接着估计有些不爽的跑去玩了。两个小女孩还在我身边,我想了想我还是力所能及的做一些能做的事情吧。
我拉着她们手说:“你们其实都很懂事,也很团结,但是你们不能打人。与人相处要平等,要尊重关爱别人,而不是使用自己的拳头。大人小孩都一样,知道吗?”
她们看着我,也已经慢慢接受我了。我很开心,至少现在一些东西还是可以扭转的过来的。
“知道了姐姐。”齐声说。
“嗯,你们千万不要和那个男生学,更不要听她的打什么女生,你们自己不也是女孩子吗?女生要懂得保护自己,千万不要被别人欺负,听到了吗?”
她们点点头。
我实在太欣慰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什么都懂。是啊,什么都懂。人格还没有形成,意识还没有发展完全,所以相对好教。让我惊叹的是,她们确确实实有自己的逻辑能力,并且“信奉”的感知系统由为强烈。
然后我们就聊了一些其它的事情,就像朋友一样,小孩子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的喜恶,说姐姐我好喜欢你,你下次什么时候再来呀。
我看看时间我也应该走了。我笑了笑说,看缘分吧,我们下次应该还会遇见的。但是现在我也要走啦。
“你去哪,我们跟你去。”小孩子还是很粘人的,但是我说我去的地方挺远的,放心啦,我们还会遇见的。
那个一开始和我搭话的女孩突然抱住我,身高都不及我大腿,我也是萌化了,她说:姐姐我们拉勾吧。
好好,拉勾。我真是开心。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印章,我拍拍她的头。
那个小的也来,我们抱抱,再拉勾。
小孩子真是有他可爱的地方。其实很不懂事,其实又很懂事。完全取决于他信息纳入的程度。
临走了,我还是得嘱咐他们。我拉着两人的手,我说,姐姐走了,一定要记住。不要随便打人,也不要随便被别人打,知道吗。千万不要学那个男生。知道吗。要保护好自己。
“嗯嗯,好的!”
挥手道别。
男孩子还在寻找新的目标,挑衅,并且大家似乎都不理那个熊孩子。我摇了摇头。
不是我不想救你,是你不听,我也能力有限。
问题太多了,试想一个经常在家看到父亲打母亲的小孩,已经形成了这样“要打女生”的认知,我该如何凭借一己之力去面对这样的影响?又怎么去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呢?
我实在无能为力。
我只是痛心。我为那些孩子痛心,世界上没有天生就是坏的孩子,孩子都是在不停地受大人,外界的一切制约,影响。环境是影响人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而这些成人,有意无意的给下一代摄入了这样的影响,让他们的孩子成为了下一个他们,甚至更坏的他们。真是可悲。看着那个小男孩,我不敢想,如果家庭教育不够(甚至负面影响太多),学校教育如果又不到位(毕竟两者受主体影响相互关联),他将会成为什么样的社会败类啊。
太痛心了,再联想到学校教育。老师到底有多不容易?一个好的老师再尽心再尽责,也只能在学校的大环境下影响,制约你。而家庭影响是从你一生下来就存在的,也是奠定了你进入学校时期的训练基础。让一个老师把你近7年的家庭负面因素对你的影响扭转过来实在太难了。所以有多少校园欺凌,校园暴力。老师有责任,家庭的责任更是不容忽视。
皮亚杰经典的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在0-2岁的时候,处于感知运动阶段,通过感觉、知觉做出反应,可以来说就是对外界信号的一种反射。我觉得这种特点几乎多少都贯穿了人的一生,外加后期几个阶段,缠绕着彼此影响。而人在2-7岁开始,以自我为中心,有着不可逆性和刻板性。也就是所谓的最容易出“熊孩子”时期。我想正因为这段时期都是在以“自我”为中心轴进行调节,那么便也是一个教育孩子认识他人尊重他人的好时期,如果这个时期没有过渡好,熊孩子的可能性持续存在,也会影响到第三具体运算阶段吧。当然,在这个时期也需要尊重时期发展规律,多从孩子的主体出发,融入到他们的那个“自我”,而不是一味地打压,从外界压制孩子的心灵。
感慨万千。自从上次张柏芝小儿子不愿意见谢那件事,我就开始思考小孩子到底对身边的事情了解的有多少。而事实证明,真的太多了。除了表达能力和逻辑能力逊色于成人,但是对事物的感知可能在某些方面还比成人敏锐。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通过自己的主观思维避开感受一些东西,但是孩子不会。他们对人与人之间,特别是人与自己之间,真的十分敏锐。而关键期就在0-7岁,是思维形式的奠定发展时期。当然7岁以后,也会通过学校教育或者环境的变化有所缓解,但是我认为,孩子的每个时期真的都非常重要,如果放弃了初期,后期将会有很大的风险以及需要付出很大很大的努力。
其实小孩子都知道。
作为父母,既然赋予人生命,你就有责任去善待他,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之前看过一个文章,是讲父母的回应对孩子的重要性的,我也非常认同。这也充分证实了在心理发展时期孩子的“自我中心”是多么需要好好呵护,并且是需要通过教育来调节的。
说了这么多,我也不是教育学的内行人,只是通过有限的经验和有限的知识面来评析也是记录一下今天发生在我身上的真事。如果有什么不对还恳请有关人士指证。我也会虚心学习,希望自己能越来越好。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请善待他们。
拒绝家暴。拒绝家暴。拒绝家暴。
珍爱生命。平等有爱。
(版权所有,禁二改。)
希望少一些小孩受伤害,大人们你说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