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 | 生养子女以防老是过时的生育观吗

开宗明义,定义先行。生育观即人们在生育问题上多方面价值取向的总和,包括生育的目的、数量、偏好等。生养子女以防老,指的是使父母在生养子女时就将子女当作老年时精神和物质上的主要依靠。今天我们说生子养女以防老是否是过时的生育观的判断标准是:将养老作为主要的生育动机是否满足现阶段拥有生育能力的人的需求,主要指精神和物质两方面。

下面我将从两点论证我方观点。

第一,生养子女以防老作为生育目的是对子女人格的物化。父母生这个孩子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以后赡养自己,这个动机将孩子物化和工具化,把孩子作为规避未来物质风险与精神风险的工具,是对人性的亵渎。在当今的社会是不应被提倡和使用的

同时,父母的生育观必然会影响其教育观,如果父母生养子女最初的目的就是将孩子当作一个养老工具的话,那么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父母就会不可避免的对孩子进行主观引导,被父母控制衣食住行兴趣爱好的孩子,被极大的压制了个性与特点,甚至会导致社会创造力的低下。

但我们发现,如今80.90后父母生孩子更多是出于情感的需要,想要孩子享受自己觉得好的生活,带她领略人生的美丽,而不是最初就将孩子作为自己的一种投资。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除了他自己,父母没有支配他的权利。这个时代倡导的是平等与自由,为人父母,生育前就应当知道,孩子并不是你的附属品,你没有权利去决定他的行为。父母晚年得到孩子的赡养及抚慰这很正常,但这不应该是在出生之前就给予他的任务。

第二,将子女作为晚年主要经济来源在当今社会现状下的实现可能性极低。基于社会现状,仅靠子女收入已经不能满足父母被赡养的需求,在如今421结构的家庭中,子女除了房贷车贷外,上有四老,下有一小。想要过得去就不能生一点病,不然看似平稳的生活也会被瞬间打破,如此庞大的经济压力不该仅仅被压制在年轻人身上。

需要明白的是,老龄化加重是不争的事实,但国家已经出台许多相应措施。建立了较强的社会保障体系,例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这都可以成为养老经济来源。复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80后自己的养老规划中,现金储蓄、投资理财、购买保险与房产占到了82.5%以上,靠子女养老的甚至不足1.03%。

最后,我方想说,养子女以防老的生育观是过时的,但我们不能否认它的确存在。我们必须明确,生育观与养老观不同,在父母年老失去行动能力时,期望孩子来履行孝道这和最初就将孩子作为赡养工具是不一样的。养儿女防老的过时与子女愿意去赡养父母并不冲突。

综上我方坚定的认为,生养子女以养老是过时的生育观。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