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考试周,学生们忙着准备考试,老师也要负起监考的责任。
学校三令五申,抓好考试纪律,对学生作弊绝不姑息。
朋友问我上学的时候做过弊没有,我答到没有。他回了我一句:没做过弊,你如何监考?把我给问乐了。
俗话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虽然我上学的时候没做过弊,但是这么多年的监考经验,也对学生作弊手法了如指掌。
仔细研究研究作弊一事,引发了我下面的思考。
考试一定会有作弊?
你可能会说,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有考试就会有作弊,仿佛事物的两面,缺一不可。考试的结果只有两种:通过与不过。在中国,大部分考试都是闭卷考试,并且往往都是一考定输赢。为了通过考试,大家各显神通,想方设法去通过考试,其中作弊就是手段之一。
人生的大大小小考试无数,就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生命运的高考,一考定终身,纵然高考监考之严,为了给自己博一个好的前程,也会有人涉险去作弊。
再仔细想想,作弊不应该是考试的孪生姐妹,而是跟中国教育的考核制度一考定终身有关,不仅高考如此,大大小小的考试都是如此。
中国的大学是严进宽出,过分追求毕业率。虽然也实行学分制,允许学生弹性选择学制,但是基本上都是四年毕业,四年的毕业率高达95%以上,而在美国,即使是名牌大学,4年毕业率远远低于这个数字。比如2013年加州理工大学的四年毕业率只有82%,6年毕业率也只有93%。
我们大学的考核方式相对单一,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基本上就是一考定输赢。而国外大学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占比很大。平时偷不了懒,学习很辛苦,基本上每周都有大作业要做,而每一次的大作业都最终作为最后成绩的一部分。而“一考定输赢”的考核方式,却可以平时不努力,期末临时抱佛脚,就可以蒙混过关。
考核方式的不同,也反映出教育理念的不同。
在1999年大学扩招之前,中国的大学教育还属于精英教育。在此之后,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教育走上了大众教育。
美国很多知名大学的本科教育,并不追求毕业率,而是看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他们强调学生要有开阔的视野、批判性思维,并不只是努力做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就行了。除了读书,他们的学生还要搞很多社会活动,懂得娱乐运动, 多去体验生命中不同的可能性,这些需要给学生时间和自由,而不是把学生捆在课桌上。也不只是让学生得到一纸文凭,而是要给学生受益一辈子的教育。
比如哈佛大学认为建校的目的是要努力创造知识,然后让年轻人开放思想,接收那些知识,让他们从教育中获得最大收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