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按惯例用手中的能量给伯乐推文点赞,其间看到了《短篇小说 | “倒车,请注意”》,是一阅青馨推的文。本来打算点个赞就走的,结果发现评论中不止有伯乐的推荐语,还有雪山评文团几个成员的点评,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就停下来读了两遍,感觉有点意思,比较合我的胃口。
我本人不太喜欢玄幻的、穿越的、古代的故事,觉得小说应该贴近生活,富有现实意义,特别是要多反映普通人的酸甜苦辣,让普罗大众从中看到自己,感受到关注和温暖。这也算是文学的温度吧?
看到大家的评论,我不禁手痒,又想到还没有从技巧和手法的角度点评的,就随手写了自己的看法发出来,竟然快400字了。后来想到今天的日更文还没着落,就索性把评论扩展一下,当成文章发出来。哈,我真是个小机灵鬼!
小说反映了底层小人物的不幸和辛酸
作为被人嫌弃鄙视的“收破烂的”,身份低微,没有文化,不懂法律,手中没有资源,只能默默承受命运对他们的不公,在辛苦、委屈和白眼中挣点钱补贴家用,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看不到改变命运的希望。
构思巧妙,结构紧凑;插叙手法运用得好,不着痕迹
文章涉及的事件比较多,时间跨度达三年,如果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写,比较呆板拖沓。好在作者巧妙地截取了老蔡一次收废品的经历,而把其他几件事用回忆的方式或借助他人之口穿插其中。正面写到的三件事:买电动三轮车(序幕)、到村主任家收废品、倒车出胡同时蹭倒一个老大娘。三年前老蔡在建筑工地摔伤落下残疾,为生活所迫开始收废品,干半年后积累了经验,遵循“不进家门” 的规矩,一年前倒车蹭倒小媳妇赔了六百块钱,原村主任因生活作风问题被撤职,这些情节都是通过插叙交代的。
善于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比如老蔡为啥特意要买“带倒车语音提示”的车?为啥年纪不大却成天跟破烂打交道?脚是怎么跛的?在老客户村主任家门口吆喝,为啥反招来一顿骂?“倒车”为啥成了老蔡的心病?原本忠厚老实的老蔡蹭倒老大娘后为啥借机跑路了?
双线并行,明暗线交织
小说有两条线索,明线是主人公老蔡的生活经历、见闻和感受,暗线是“倒车”。老蔡在建筑工地因为“倒车”而失足坠落致残,干不了重活又没技术,只好收废品为生,特意买了带“倒车”提示音的三轮车,即便这样小心,有一次“倒车”还是蹭倒了一个小媳妇,后来又是“倒车”蹭倒了老大娘……前村主任也是“不往前走”,开生活的“倒车”而出事被撤职。这样说来,题目“倒车,请注意”就更加意味深长了。
人物形象生动,比喻新奇有趣
老蔡“四十来岁,瘦瘦高高,灰扑扑的眉,细细的眼,泛白的嘴唇起了皮,头发稀疏,像缺了苗的庄稼地”,寥寥数语,一个在生活重压下疲惫憔悴的底层劳动人民形象,就栩栩如生了。还有走路一扭一扭,磕着瓜子,优越感十足,气定神闲,伸出兰花指接钱的代理村主任的老婆艳红,笔墨不多,却给人印象深刻。
“咧”字儿拖个长音,已先着村口慢坡爬来的三轮,像草坑里受了惊的麻雀,扑棱棱窜出来,跌跌撞撞飞进村。
把老蔡吆喝的拖音比作草坑受惊的麻雀,扑棱棱飞进村,比喻新奇,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地写出村里人“未见老蔡其人,先闻老蔡其声”的感觉,然后视线里才出现了从慢坡爬上来的电动三轮车,很有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