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周日)读书分享:《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9/14
【读书分享】
姓名:宝贝豆叮
书名:《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作者:美国.金伯莉.布雷恩
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好!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书籍是美国作家金伯莉.布雷恩的育儿书籍《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当了父母才知道,世上最难搞的不是工作,而是孩子,最痛苦的不是挫折,而是孩子的任性……面对难养育的孩子,只能束手无策的大冒肝火!
初中之前可能会摄于父母的权威不敢过多的“造次”,进入青春期后就是无尽的叛逆,父母让TA向东偏要向西,明知道自己是错误的却梗着脖子和父母作对,再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为啥就这么乖巧懂事的惹人爱?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父母如何培养出懂事明理的“好孩子”呢?
这就需要建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亲密关系是家庭中所有温暖和快乐的源泉,可以给孩子带来归属感和安全感。如果,无法在家庭中满足孩子对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需求,孩子自然会跑到家以外的地方去寻找,在某些情况下,这会引起许多严重的问题(如涉及毒品、早恋、早孕和帮派活动等)。
那么,如何建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呢?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个情感引导型父母!
什么是情感引导?情感引导,就是要让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懂得自身情感的重要意义,能够识别和利用不同的情绪,并且能进一步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变化。情感引导的本质就是允许和鼓励孩子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会在成人帮助下自己解决问题,并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亲密的关系。简言之,就是要了解孩子内心世界,对孩子的情绪给予同情和理解。
我们先来说说情感引导的好处!情感引导不仅会帮助孩子学会认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还有助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掌握了丰富的情感表达词汇的孩子,会较少耍脾气,或者用行动来发泄情绪。
情感引导还可以促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在父母的引导下,孩子还将学习到宝贵的社交技能,以及如何去照顾别人的情绪,他还会学到如何结交新朋友,并和他人愉快的相处。
情感引导会让孩子学会忍耐,让他们知道快乐,来之不易,同时还能提高他们控制冲动行为的能力,获得情感引导的儿童,在学校里学习更专心,也学得更轻松。
作为孩子的首位教育者和引导者,父母在孩子的情感引导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作用。
我们先来看一看情感引导的基础有哪些?
首先,要了解并尊重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脾气,情感引导也要因人而异。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身心发育程度不同,也要区别对待,切不可对年幼的孩子做超出其能力的要求。
其次,尊重并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避免否定、怀疑或轻视孩子的情感。
最后,避免消极的教育方式。如对孩子打击、惩罚、严厉的制止及指责等控制型管教,或者放任自由型的消极管教。
我们来看一看,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如何进行情感引导?
婴儿期:
还在襁褓之中的婴儿,每天除了吃喝拉撒就是睡,他不会用语言或者其他直截了当的方式告诉我们他们的需要是什么,唯有通过哭泣来传递这些愿望,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观察他的肢体语言(微笑、皱眉、流泪等),来解读孩子。
有些年轻的妈妈听信育儿专家的话,定时定量的给孩子喂奶,并坚决不喂夜奶,轻易不抱啼哭的孩子,孩子出生起就独自睡小床等“先进的育儿理念”。
刚刚脱离了母亲舒适子宫的孩子,一下子进入到陌生的环境,孩子虽小,却能真实的感受到外界的冰冷与不同,他只能通过哭泣表达自己的恐惧和不安。此时,父母能做的就是给孩子温暖的怀抱和安慰,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安全的力量。
幼儿期:
幼儿时期的孩子,正处于牙牙学语阶段,也正是精力、探索欲最旺盛的时候。虽对外界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没有丰富的词汇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这一阶段也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时期。
此时,要注意观察和判断孩子,父母可以对孩子出现的情绪加以引导和强化。
关注孩子的行为——观察他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烦躁,吵闹或者沮丧,孩子的个性是怎么样的?什么样的事情最让他不满?告诉孩子他此时的情绪就是“高兴、烦躁、沮丧或失望”等。
关注孩子的需求——他是不是饿了、渴了、累了、热了、冷了或者过度兴奋了?教孩子表达出自己想要什么或需要什么?
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的敏感和关键时期,在这时期,父母会对孩子加以约束,让孩子清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然而,就是在这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脆弱性的阶段,许多儿童都遭到过父母的体罚。暴力管教的后果就是孩子成年后更容易恐惧、焦虑和紧张。
想要幼儿更好的合作,可以尝试用和平的方式引导孩子。心平气和的和孩子沟通你的想法和感受,不要做一个孩子不听话就发脾气的家长;同时,面对孩子的哭闹等不良情绪,要关注并包容孩子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很理解他;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不要命令孩子必须得听你的安排。如果孩子还是不合作,想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四到七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有了足够的智力水平来依据自身的想法和感受做出一些决定,但在心智上还是个孩子,需要父母给予他们指导和支持。
允许孩子悲伤、难过、哭泣。不要把这些情绪看做是软弱和没有自制能力的表现,这些情绪可以释放孩子内心的压力、恐惧和紧张。
同情孩子。想想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总是忽视我们的感受,对我们的情绪会不可思议的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至于吗”,被忽视的感觉真的很难过!所以,要让孩子知道,你也有这些的情绪,所以你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安慰孩子固然重要,但倾听更能帮助孩子化解悲伤。即使孩子出现尿床、吮吸拇指等退化行为,也要理解并同情孩子。
鼓励孩子用语言或者图画来表达情感。父母一定要给孩子抒发他们内心情感的机会。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在育儿的道路上我们或许总会按捺不住怒火、缺乏应有的耐心和科学的方式方法,但面对这世间唯一无法辞职的工作,我们可以用无条件的爱去鼓励、理解孩子,帮助他们长成自己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