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我是范雨素》刷爆了微信微博,网友们也给出了高度的评价,说看完这篇文章心理升起了温暖,说这是纯文学的一次回归,说她在苦难的背后依旧热忱可爱,给读者带来的感动是亮丽中抽丝剥茧的苦楚。
说实话,要是不看内容,我以为他们是给《活着》写读后感呢。
我是抱着极大的期待点开这篇文章的,可还没读到五分之一就看不下去了。
好多人都被这句“命运将我装订得如此拙劣”所震撼,佩服的五体投地,他们还要使劲摇着你的肩膀问你真不震撼。可是朋友们,问问身边的小朋友有没有读过席慕容的《青春 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好吗。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的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的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 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席慕容《青春 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震撼,我是真挺震撼的。
当然了,写作是没有门槛的,刚识字的孩童可以写,古稀老人也可以写。但是文学是有门槛的,老舍的文字,才是大气,沈从文的文字,才是纯粹,余华的文字,才是质朴。作为一名被《活着》击中灵魂的人,我恳请这些朋友不要再拿范雨素和余华先生比了,就算余华这么些年也没有出版的作品,但是光是《活着》一本书就够人家吃一辈子了。
刨去这篇文章的文学性,范雨素口中的苦难我也是接受不了。
范雨素在采访时提到了余秀华老师,可余秀华老师曾说,每一个生命都有来处和去处,每一个坚强的女人过的都辛苦。
我想起了《中国好声音》第一季的金志文,他唱完《为爱痴狂》之后,评委问他为什么哭,他说编曲这个工作真是太枯燥了,还好我的女朋友对我一直不离不弃。
当时哈林的一句话让我很受触动,他说什么工作不辛苦,但是他女朋友对他的情谊才是最应该感动的。
我们每个人都不过是时代车轮下的一粒尘埃,或迎风飞扬,或被无情的碾压,也许拼尽了全力,仍挣不脱命运的画地为牢。
哪个行业不辛苦,门口卖菜的大妈早上3点就要去进菜,卖馒头的奶奶今年80多了还要蒸一屉又一屉的馒头,就连隔壁上了班的哥哥,也天天加班,没准点下过班,晚餐就是杯面。还有多少人为了生计还在拼命努力,不要说码字,他们连手机微信都不太会用。说范雨素辛苦的人,多半是躺在床上动动手指就以为自己悲天悯人是菩萨心肠了,大概他们连工地都没去过。
苦的时候就想想自己曾接受过的命运的馈赠, 尝到了甜头就想想自己受过的苦,倒是觉得一切理所应当、有因有果、有理有据,不怨恨亦不得意,并且知道从今往后,依旧会吃很多的糖,依旧会挨很多的打,大概这才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