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这两个字已经成为生活中最常用的礼貌用语了,甚至有时候用得多了,已经成为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客套话。但值得肯定的是,接受了别人的好意,说句谢谢,终归是好的,没说,确实不够识大体。但要说到把这句话想得很重,那倒不至于。
直到当了老师,我才感觉到,家长的每一句谢谢,蕴含着对孩子的深深的期待。
我在微信搜索栏输入谢谢这两个字,出现的频率很高,而且更多出自家长群。
上面微信截图是我和某个家长的聊天记录里头的。之所以单独截出来,是因为我对这个孩子的印象很深刻。
还记得那个家长第一次到辅导班的时候,很焦虑。她说孩子读二年级了,不愿意写作业,题目都不愿意读,很皮,家长是干饮食行业的,没时间带孩子,以前去了别的辅导机构,但孩子不愿意去了。
“我对他不会像其他家长对自家孩子那样有着很深的期待的,他就不是读书的料子,能学多少是多少吧。”
当时我刚刚毕业不久,听说有那么皮的学生,心里不由得咯噔了一下,还没见到真人,脑海里已经出现了一个混世小魔王的形象了。
后来接触到这个孩子后,发现比我想象的还要皮,各种捣乱,完全不愿意思考,希望老师直接给答案他写。
我对小宝宝一般都不会很凶,因为觉得教育还是要温和一点,没必要把小孩子吓唬得服服帖帖的,扼杀他们的天性。
但对这个小孩,我开始严格了起来。因为我发现他吃硬不吃软。我跟他说你不读题我就不教你写作业。刚开始他不愿意的,当他发现我是说真的之后,他可能想到作业没写完第二天去学校会被罚,就乖乖地拿着本子过来读题了,读完题目,他发现自己已经找出了答案,“咦?老师,不用教了,我知道答案了。”
哈,看来这是个懒得思考的宝宝,并不是真的什么都不懂。
从此以后,就有了办法让他自己动脑筋思考了,写出来的时候其实很风轻云淡,但是其实过程是很艰难的,毕竟他在之前的晚托机构写数学加减计算都是老师写了个二十以内的表给他,每次有不会就对着查找,其实这样行成了他的惰性和依赖性。纠正起来很难。
有时候他会很生气地说,“哼,你就是个坏老师,以前老师都是直接给我一个表查的。”
没办法呀,我要不当这个坏老师,估计现在他都还不会加减法运算。更别说背乘法口诀了。
偶尔,他做作业有脾气了,会说要回家写作业。我跟他说,妈妈每天上班很辛苦的,下班回家还要担心你的作业,你要做个乖小孩,要爱妈妈,先把作业写完了再回家。
后来有一天家长在微信上跟我说,孩子现在变懂事了很多,看到她下班回来还会主动去拿拖鞋,吃饭前还会帮忙拿碗筷。家长很开心地跟我说了声谢谢。
那是我第一次感觉到,家长对孩子的期待——懂事。
再后来,这个孩子的成绩从三四十分考到了七十多,家长说了好多句谢谢,这句谢谢我是受之有愧的,我是机构的英语老师,因为平时只有周末有课,所以周一到周五也会去带小学生的晚辅,我不是专业的数学老师,只能就他的作业辅导和指点一下,监督他背口诀,读拼音。相比之下,我会觉得学校的老师付出得更多。
愿美好的期待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