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两个孩子开始和我分享今天主要的情绪事件。
(长期情商训练仪式感带来的影响)
莫莫描述事件:晚上吃鹅肉,她发现了比较多的鹅肝,妹妹找到了一块大的,爸爸觉得她拿太多了应该分给妹妹,于是从莫莫碗里夹走一块给妹妹。
我:看见描述这件事情的时候你还是有点难过。
莫莫:我很难过,也很生气,可是想着你说爸爸是家里的老大,我也不敢跟他吵,所以等你回来说。
我:现在说出来感觉怎么样?
莫莫:可以平静一点了。
我:那你希望爸爸可以怎么做呢?
莫莫:我希望他可以好好跟我说,毕竟是我先夹到的,要分享也要用请求的语气来分享,而不是直接这样做。而且妹妹自己并没有要分享,如果妹妹问我,或者爸爸好好说我是会愿意的。
我:所以听起来你不是不愿意分享,而是生气爸爸的表达方式?
莫莫:是的。我气的是他的方式,而不是气分享了鹅肝。
我:看来你自己非常清晰了,如果你想和爸爸彼此更了解,你可以找个时间和爸爸表达一下。我相信如果你可以这样表达,他一定也会像你在好好沟通时一样比较容易接受的。
莫莫:嗯,我当时也没好好说。虽然沟通不会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但是可以改变我们的感受,还可以避免以后再发生这样的冲突。
妹妹:姐姐,爸爸是为了爱我,但是他用的方式伤害到你了他可能不知道,他需要你来告诉他。
我:看起来你们姐妹情深啊。
莫莫:对呀。
一边说着一边把自己吃到嘴边最后一个乳鸽腿递给妹妹:最后一个给你吧!
妹妹马上表达感谢。
一个家庭中的关系常常捋不清理还乱,夫妻之间更是在有了孩子之后常常因为教育方式不同而大动干戈,很有可能有一方充当法官的角色评判孰是孰非,认为对方应该如何如何,可是我们却常常忘了自己是谁,我们所争取的又是谁的需要:是曾经童年受伤的自己,还是当下孩子的需要?如果觉得自己伟大无比为了孩子两肋插刀六亲不认,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自己作为一个孩子的感觉,问问自己:我们希望爸爸妈妈为了自己的事情吵架吗?如果爸爸妈妈由于自己而关于不和,我们作为孩子最大的感受会是什么呢?
如果我们还能想起作为一个孩子时的感觉,可以看见童年的自己,那问问同样情况下作为一个孩子的自己,当发生这种情况时,最希望爸爸妈妈为自己做到是什么呢?
大家可以在心里告诉自己这个答案。
而在我数百个家庭教育指导和家庭治疗中毫无例外的发现,孩子描述这样的事件,无一例外的只是希望可以倾诉感觉被倾听被懂得,仅此而已。
所以,如果我们真的爱孩子,仅仅只需要做好一个倾听者,而不是一个救世主。
只有如此,我们对于孩子才可以成为一个安全的倾听者和情绪的容器,无论孩子在外面经历八年风雨,当孩子想到妈妈的时候,这里就是一个可以倾诉和休憩的港湾,情绪舒放之后就可以重整旗鼓,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气,而不是需要因为自己造成父母失和而内疚自责。
爱孩子,做一个安全的倾听者就已经足够,不需要一个法官和救世主,如果我们感觉受伤,也许需要救赎的是我们自己受伤的内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