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做好运营的底层工作方法
字数:861
正文:
坚持读书第二天,利用空隙时间以及赶高铁的时间完成阅读和输出。加油(ง •̀_•́)ง
跳到媒体公司后,老板曾经对我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发现你执行力是不错的,但是太没有娱乐精神,也特别不敏感。”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她经常给我聊某个瓜,我听都没听过,我朋友就说,不可思议,我在媒体公司,竟然这些热点都不知道。因为我以前不刷抖音,不刷新闻。我认为专注自己工作领域干好手上事情,何况我进的是设计行业的媒体,何必去浪费这些时间。
今天才发现自己太闭门造车了,昨天说了产品是负责界定和提供用户长期价值,而运营是创造短期价值并协助产品完成长期价值。
所以优秀的运营要熟悉并掌握很多“杠杆点”为用户创造短期价值,从而撬动长期价值确立。
哪些是属于杠杆点
其一,让自己拥有对于新鲜事物的高度敏感。
也就是追热点,借势。这对于逻辑也能说通,运营是服务用户,关注用户体验和价值,了解用户关注的热点,才能拉进用户距离。作者有一个习惯,但凡在朋友圈看到3个以上没有听过的概念,一定会花40—60分钟搞清楚来龙去脉。了解大众热点事件、话题以及新鲜事物敏感度,用户关注的热点充分熟悉和了解,所以这是必备储备。
其二,尽可能让自己变成一个真正典型用户。
让自己大量置身于真实用户的真实体验场景下,这样久而久之,你自然会慢慢拥有一种对于你的用户们的“洞察力”。举一个不是很贴切的例子,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去年年底落地执行了一场活动,在执行之前0经验。于是我开始回想曾经参加的活动,回忆每一个细节。根据细节理思路定流程以及分工。所以先让自己变成用户,体验用户体验的场景,自然而然你就会知道哪些环节会出问题。
其三,学会更具有说服力的表达。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那些曾经打动我们的表达。先用瞠目结舌或者勾起好奇的观点击中我们,然后再是逐一观点论证。或者是大量事实和细节出发的论点。我关注了李叫兽。翻看了前十篇文案,迅速判断我是否愿意点进去看。每篇文章阅读量基本保持十万加,所用的标题大多数是强有力的论点以及问句。翻开之后你会发现排版其实并不美观,但是干货多多,也有很多针对论点的事实依据。
掌握这三项底层工作方法是一种意识和思考习惯,慢虽慢,坚持下去,一定会带来长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