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二、第二無種性相(分三科) 卯一、標
【復有所餘不住種性補特伽羅無種性相。】
這個「阿賴耶愛」一切眾生都是有,這個無種性的人也是有。但是現在就把這個「阿賴耶愛」標示他是無種性的相貌,這個事情好像不公平;因為一切眾生都有這個阿賴耶愛嘛!怎麼他偏就算是無種性呢?就是因為「不可破壞」這個地方,在這個地方。現在有第二個無種性的相貌,分三科,第一科標。
「復有所餘」,除了第一個還有「餘」下的「不住種性」的「補特伽羅」「無種性」的「相」貌。
這是標,下面解釋分二科,第一科不厭生死。
卯二、釋(分二科) 辰一、不厭生死
【謂彼聽聞以無量門呵毀生死眾多過失;又復聽聞以無量門稱讚涅槃眾多功德,而於生死不見少分戲論過失,不見少分所有過患,亦復不能少分厭離。如是見厭,於過去世不能已生,於未來世不能當生,於現在世不能正生。】
「謂彼聽聞」,「謂」那個無種性的人他聽聞了佛、佛弟子,「以無量門」用無量無邊的不同立場來「呵毀生死」,呵責在生死裡輪迴有眾多的過失,有眾多的煩惱的過失。「又復聽聞以無量門稱讚涅槃眾多功德」,又復聽佛、佛弟子為他宣說,以無量無邊的門,無量無邊的類別,從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不同的立場來稱揚、讚歎涅槃的眾多的功德,這樣子為他說法。
「而於生死不見少分戲論過失,不見少分所有過患,亦復不能少分厭離。如是見厭,於過去世不能已生,於未來世不能當生,於現在世不能正生」,佛陀雖然是以無量門呵毀生死眾多的過失,可是這個人對於生死「不見少分戲論過失」,這個虛妄分別的過失他不感覺有什麼不對,這虛妄分別種種的言論感覺到沒有什麼不對。「不見少分所有的過患」,這個「過失」和「過患」有什麼不同?「過失」應該是在煩惱這方面說,「過患」就是在業力罪業方面來說;或者說「過失」是罪業,這「過患」就是生死的果報了,這惑業苦輾轉論過失和過患,這樣說。「亦復不能少分厭離」,他不感覺到有過失也不感覺到有災患,所以也不能夠「少分的厭離」生死的過失和過患。
「如是見厭」,佛及佛弟子為他開示這個生死的「過失和過患」他不厭離,「對於生死的感覺到厭惡」這種事情「於過去世不能已生」,說這個無種性的人在過去無量劫來他從沒有生過厭離,「於未來世也不能夠當生」將來也不生厭離心,「於現在世不能正生」現在也不會生厭離心,也不會感覺到有過失有過患生厭離心,也沒有這回事情。
這是第一科「不厭生死」,現在第二科是「不欣涅槃」。
辰二、不欣涅槃
【又於愛盡寂滅涅槃不見少分下劣功德,不見少分所有勝利,亦復不能少分欣樂,如是見樂、於過去世不能已生,於未來世不能當生,於現在世不能正生。】
這是第二科。「又於愛盡」,佛以無量門讚歎涅槃的功德,但是他對這涅槃也「不見少分下劣功德」。這個「愛盡」這個「愛」,欲愛、色愛、無色愛這三界的愛都沒有了,離一切相這個涅槃的境界是有無量功德的。「不見少分下劣功德」,但是這個無種性的人無量無邊的功德他看不見,這麼多的功德裡面的一「少分」、一小小的功德他都不感覺、都不見,這個人。「不見少分所有勝利」,這個「功德」和「勝利」有什麼不同呢?其實沒什麼不同。但是既然是又說出了「功德」又說出了「勝利」還是有一點不同,那就是應該這麼說;涅槃的「功德」,就是得到了無量無邊的安樂這就是涅槃的「功德」。這個「勝利」呢,能滅除生死的大患那就是涅槃的「勝利」,應該這麼分別。這樣子,這個功德小小的他都看不見,勝利也是無量無邊但是其中小小的他都不感覺到有。「亦復不能少分欣樂」,當然不看見「少分功德勝利」,所以也就不能夠少分的發歡喜心,不歡喜得涅槃。
「如是見樂,於過去世不能已生」,說是他能夠看見他能「感覺到涅槃的安樂」這件事「於過去世」是「不能已生」,「於未來世不能當生」,「於現在世」也是「不能正生」。這都不能,他沒有這回事。
卯三、結
【是名第二不住種性補特伽羅無種性相。】
這是結束這段文。這是無種性的相貌是這樣子。(201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