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轮转时,和一个别的学校的男生共事。
闲谈间,我问他:“你是不是学生会里的干部啊?”
“你怎么看出来的?我是外联部的,本来可以进主席团的,但是另一个人拉票,我就没进。还有啊,我们部长大三还没退学生会,要不然我也是个……”他很熟络的讲起了自己在学校的丰功伟绩。
因为你第一特征是显摆,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很享受领导的感觉,偏偏能力有限,所以两年了还是个小干事。当然我没这么和他说,只是半褒半贬的说了一句:“你气质很像。”
这里,我绝对没有抨击学生会的意思,大学里能进入干部阶层磨砺,绝对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社交锻炼组织能力的好机会。我在大二的时候也一度后悔当初没有去面试个学生会啥的,后来由于工作需要和学生会的人接触多了,渐渐也总结出了一个规律。
往往部长主席之类的,能力强,能服众,其他方面也会处理的井井有条。干事之类的有的人不断摸索学习,混个部长或者参加各项活动,为人谦和;而有的人一进学生会就觉得自己特厉害,逐渐就演变成只和学生会的人混在一处,不与凡夫俗子相处。
最有趣的现象便是每年学生会招新之后,学生会查晚自习的时候。我们学校对晚自习查的非常严,请假的人必须有假条,每个班必须在黑板上写上应到实到人数,然后由院系学生会与校学生会分别检查两拨,通常查晚自习的人,都是新生。学生会检查的时候,有的人还会敲门再进来,而有的人直接推门而入,一旦人数与黑板上写的不符了,就会大声质问,或者寻找班长,恨不得揪着你的耳朵告诉你“老子学生会的,你们还敢翘晚自习,等着吧!”。其实对于查晚自习这方面,学生会的风评一向不好,也许是一部分新生刚进学校,不太明白很多事情的利害,就觉得自己只要进了学生会,就站在了学生阶层的顶端,校级学生会的瞧不起院系学生会的,院系学生会的看不起普通班干,普通班干又觉得自己比同学高一档次,每每都会形成这样的一个鄙视链。直到年末,那部分新生在学校呆久了,这种风气才改善一点。当然,还是有绝大部分的人是保持着一种上进的态度,不断磨炼,这种人往往很讨喜,人缘也不错。
这回要讲讲我们的班长,大一的时候自荐上了班长,人也算容易相处。等到大二成了院系学生会主席,在群里发消息的画风就变了:这次学院组织的读书节征文活动,中午我已经通知过了,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人交参赛稿子?班委要组织班级聚餐的话麻烦写份策划案交给我……诸如此类的官腔。传递的思想无非就是“老子是学生会主席,说的事情你们必须做到”后来引起了公愤,情况才好转一点。
厉害的人何止千千万,又不是每个人都在向别人宣告着“老子最牛逼”,真正的厉害不是自己觉得自己厉害,而是别人觉得你厉害,空口白牙的吹牛大家都会,做一个行动上的巨人才是真的牛逼。
前一任校学生会主席是我在周围人中最佩服的一个。奖学金拿到手软,学生会各项组织活动亲力亲为,大学生创业竞赛还拿了名次,得了投资,后来实习的时候被两家公司争抢,选择了一家前景很好的,又开始了新的闯荡。我记得他和我聊起这些的时候,很谦和,俗话说就是没有架子,那种官腔做派在他身上是一点儿影子都看不到,没有觉得自己牛逼到全世界该为自己开路,也没有谦虚到像马云爸爸一样说“我不爱钱”之类的话,倒是以一种年轻人的姿态对未来憧憬并且热情,不禁令人折服。
所以想对现在的大学生说一句,大学里面学生会的职位确实让人虚荣,但真正走出校园,没有人会问你在大学干了什么,那些曾经的辉煌顶多成为你以后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真正有用的,是你能时刻认清自己,是你在时刻谦逊热情,是你在职位上学到别人学不会的,那些将是你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