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都几点了还不起床?”
“都半夜三更了,怎么还不睡?”
我们还在睡眼惺忪,妈妈们已经唠唠叨叨地杵在床边。我们精神抖擞地打键盘,妈妈们已经鼾声四起进入睡梦。
我们被嫌弃作息颠倒,昼夜不分。
02.
吃饭时候,习惯性看一眼手机,会被训斥“怎么总玩手机?还吃不吃饭了,一碗饭要吃二百年啊?快吃快吃!”
觉得没什么可聊的,低头摸手机。“怎么回来了也不多说话,就跟手机最亲是吧?”
少了新鲜生活的刺激,一切变得乏味无趣。又被唠叨“什么?眼睛疼,脑子沉?谁让你总玩手机?”
你教他们用手机定外卖、叫滴滴快车出行,想让他们体验便捷生活,会听到“哪是我老土哟,这么麻烦,都是你们天天玩手机搞出这么多乱七八糟破玩意儿!”
我们被嫌弃总玩手机,不懂亲情。
03
回到家,觉得温馨舒服,随心摆放东西。在父母眼里就是“怎么没个收拾?随手乱扔,搞得像个猪窝。”
“刚打扫完的地板,怎么就踩了脏脚印?”
“换洗衣服能不能叠好了放到卫生间?房间里到处乱扔。”
我们被嫌弃不爱整洁,邋里邋遢。
04
大冬天,不愿意动弹,喜欢宅着。妈妈们说“外面阳光多好啊,怎么不出去走走?”
“邻居们都问我好几次啦,说你回来怎么都见不着人影儿?”
“总闷在屋里,也不说出去溜达溜达。”
我们被嫌弃患了懒癌晚期,死宅在家。
05
各位已经回家的宝宝们,有没有觉得这就是归家几日后最真实的日常反馈?
这些简单的“嫌弃”折射出了一条浅显的道理:我们和父母的习惯,早已不同。
我们和父母习惯的不同,更映射出一条深刻的道理:我们和父母的价值观,也早已不同了。
前段时间被刷屏的神曲“春节自救指南”,成为广大青年男女们的内心真实的写照。小时候,我们努力读书,是为了考名牌大学。在父母眼里,好大学后面就该是好工作,好工作后面就该是好对象和大把的票子。然而,在我们眼里,大学的熏陶带给我们的是眼界和思维,我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逐渐为自我做出选择。
这样的选择,不再像儿时那样被打上标准化的标签。因为它们不再指向分数和名校,它们开始变得异彩纷呈,它们适合在你喜欢的城市绽放光芒,它们适合在自由的气息里获取尊重。
于是,家人们难以理解。我们认为的高雅,在他们看来,成了迂腐;我们热衷的梦想,在他们看来,就是天真;我们想要听从内心的声音,他们却在帮我们畏惧着别人的眼光。
年芳二十五六,他们已经开始替我们操心结婚,张罗着到处相亲或是催逼着嫁给条件。他们当然不知道,在我们很多人的心里,我们不过是芳龄十八好么?
插入一则真实案例,我去年在韩国任教的时候,有次随口说可能会27岁结婚。然后欧尼欧巴们就是一顿惊呼“这也太早了吧!”,带着瞪大的眼睛,一点不夸张。后来我才知道,27岁对他们来说,只是相当于大学生啊,人家平均结婚年龄是33-35岁!
06
父母总是以为,我们不懂寻找幸福,所以要逼迫我们走向幸福。
我们却深刻认为,怎么这辈子就在为父母而活?这种痛苦何时是头?
价值观不符,三观不合,真的很要命。
想起前段时间湘潭某女携带两个孩子跳楼自杀,留下15页遗书,多次绝望控诉自己与丈夫以及原生家庭的三观不合,称“哀莫大于心死”。
我讲给家里人听,他们会本能地认为这个女子太傻,更不能理解为什么还要坑害无辜的孩子。却没有人想到追问,这个女子为什么如此绝望,为什么三观不合,更没有太多替她的谴责以及从此案件中反省自己和孩子们观念的差异。
这才是最可怕的。在老一辈的家人眼里,他们吃过的米比我们走过的路多,所以他们理应是“睿智”的,我们理所当然的该顺从他们的想法。如果那个自杀女子能够获得哪怕一丁点家人的支持理解,断然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
事实上,确实有很多糊涂的父母永远活在别人的眼光中,他们总是认为,周遭的闲言碎语比自己孩子的幸福重要,爱面子无可厚非,但狠心的父母甚至会将面子堂而皇之地凌驾于生命之上,这才是让人毛骨悚然的。
今天的新闻,16岁花季少女被父母逼迫嫁给36岁男人,怒饮剧毒农药自杀。
这样的新闻为什么层出不穷?或许就是因为愚蠢的父母们太多了吧!
能不能放下长辈的骄傲,好好倾听一下孩子们的心声?如果跟不上孩子们的脚步,是不是最起码不要去胁迫他们的人生?
07
我见过太多愚蠢的父母,教育孩子,总要说:
“给你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到时候考不好,别人都要嘲笑你爸妈,骂你爸妈惯着你,还不如条件艰苦的孩子争气。”
“总是没个收拾,以后成家把家里搞得乱糟糟,别人都要骂你爸妈不好好教你,看你丢不丢人!”
“找个条件好的对象结婚,要不然爸妈老脸都要被丢尽了,养这么大孩子别找个寒碜人。”
......
你看,太多时候,他们口中的“为你好”,不过是为了他们的面子好。他们总说怕我们被人笑话,其实害怕的是我们的爹妈也就是他们自己被嘲笑。他们怕这怕那,就不怕逼走了亲情,弄没了孩子。
聪慧的父母懂得如何培养智慧的孩子,他们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理解孩子,反省自我,支持孩子,懂得用爱倾注在家教上。这样的孩子,积极乐观、充满感恩、懂得自省、坚持梦想,他们最大的幸福,就是父母不为自己的面子而逼迫自己,父母是梦想的支持者。
其实,我们愿意相信,绝大部分的长辈们还是更愿意看着孩子幸福的,只是不知道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此,想对所有的家人们说:
请相信并鼓励你们优秀的孩子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有能力过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如果真的爱孩子,就别让他们在挣脱桎梏的过程中耗尽了生命的气力。
既然来了,点赞留个喜欢❤再走呗!码字不易,谢谢支持,承蒙关注,不胜欢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