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可能会更好吗?

在《自控力》一书中,作者提到纽约市立大学巴鲁克学院的市场研究员通过对减肥者点餐行为的研究得出如果菜单上增加健康食品时,反而会引起高热量食物销量暴涨。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脑总是会把预期的目标当成已经完成了的事实,会让人处于兴奋的状态,想着从明天开始后自己会取得不错的成绩,于是自己暗自高兴,无意识地作出一些行为。

我们就要反思一下,是不是总是把希望寄托于明天,当明天真的到来时,有什么不同?

结果就是明天和今天没有区别。当我们又开始从明天开始时,恶性循环也即将开始。

为什么我们总是寄托于明天呢?

书中提到:“对未来的乐观主义精神,不仅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决定,还会影响我们究竟会不会按自己所说的去做。心理学家已经证明了,我们错误地认为自己明天会比今天有更多的空闲时间。”

我们高估了未来,忽视了当下的挑战。我们信心十足地认为未来会做得更好,好到来弥补现在的不足,所以推迟就变得理所应当。而事实可能是你畅享着即将发生的事,却在当下生活了一段时间。

对于改变这种明日复明日的情况,我们可以试着减少行为的变化性,而不是去改变这种行为。

比如如果爱刷短视频,就从减少刷短视频的量开始,而不是要求自己从明天开始不刷短视频。如果要减肥,就从一点点改变饮食习惯开始,喝一点奶茶也没关系。

把这些微小的目标列在清单中,多想想后果,降低对明天的期待,从之前的失败中你可能也能得出明天也没啥改变。就像现在的我,明明不饿却想着用甜品代替晚餐,想着从明天开始不吃。但摸摸肚子,想着医生的叮嘱,还是不吃了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