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问题上面,有一个关于“高度自律是种怎样的体验?”的问题,其中获得5.9万高赞的是一个知乎网友的回答。
在回答中,她罗列了她妈妈长期以来非常有规律的、十年如一日的时间表,她说自律让她妈妈既强大又自信,而且,她还发现,她妈妈经常可以“心想事成”的秘密,其实酒是得益于长期的自律。
无可否认,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除了自律,还是自律。
很多人说“自律是反人性的”,“自律是一道伪命题”,包括我自己以前也是这么认为。
但是自从读完由英国作者彼得·霍林斯著作、由鲁申昊翻译的《自律,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自律,是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作者彼得·霍林斯,是一名心理学硕士,致力于研究脑科学和学习法,而这本成为亚马逊年度畅销书的《自律,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可以说是他的经验之谈了。
在这本书里面,作者结合了脑科学和学习法,带领我们从如何保持自律?到如何行动?再到如何营造自律的环境?一路通关,最后养成自律的习惯。
一、明确目标是保持自律的不二法宝
在周星驰的电影《少林足球》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所谓梦想,就是你人生中那些大大小小的目标。而我们的未来明朗抑或迷茫,完全取决于我们的这些目标是否明确?以及我们是否愿意为了实现目标而去保持自律?
每一个人都想成为更好更优秀的自己,但事实上,大部分人却永远停留在“平庸”这个层面上。
那是因为他们缺乏明确的目标感,每天只是漫无目的地忙忙忙,而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根本不知道。
球星科比就不一样。科比经常会被问及,为什么他每天凌晨四点就开始锻炼,他的答案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他想成为最杰出的篮球运动员。
作者在书中说:“想要长期保持自律,便必须对自己的目标有明确的认识。”
科比的成功,正是因为他有明确的目标,因为明确目标后,你会非常自律地朝着目标去进发,就像科比一样。
比如减肥,你给自己定下要在多长时间内减掉多少斤,那么你就会为了完成目标而自律,在你想暴饮暴食的时候,就不会用“最后一次”的借口来自欺欺人。
二、低估自己是保持自律的绊脚石
提起美国海军的精英部队,我们不得不承认海豹突击队的确实至名归,因为里面的成员都是百里挑一的典范。
前海豹突击队指挥官约克·威林克就曾经说过:“自律即自由。”
为什么海豹突击队的成员,能够轻而易举地完成在我们常人看来是无法完成的高强度训练?那是因为他们一直严格遵循和执行40%法则,他们通过不断地对自己施压,从而激发自己体内隐藏的60%的潜能,最后成为自己,也超越自己。
40%法则并不是只适合军队的一个魔鬼训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果也去执行这一法则的话,一样能够收获良多。
比如我们刚开始做平板支撑的时候,原以为自己能坚持一分钟的,结果不到半分钟就两腿打颤,这时候,我们就会陷入自我怀疑中,认为自己无法完成。
但其实我们告诉自己“我一定行”的话,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可以坚持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永远不要低估自己,因为它是你保持自律的绊脚石。当你认为你无法去完成某一项挑战时,其实你只发挥了你40%的实力而已。
三、营造自律环境的两大策略战术
我们都知道,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它也是我们营造自律环境的一个障碍物。
因为很多人都习惯在工作时,把手机放在旁边,这样是不会错过信息,但如果你不够自律的话,一拿起手机就会被其他社交软件所吸引,从而降低了你的工作效率。
而我们在喝碳酸饮料时,明明知道这些饮料喝下去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但还是不愿意喝寡淡无味的白开水。
对于以上种种问题,作者认为,我们之所以难以自律,是因为我们容易被外界环境干扰,以及无法更好地管理和隔离廉价多巴胺的刺激。
所以,作者总结出能够实现环境改善的两大策略战术,只要我们严格去执行的话,会更有助于我们营造一个积极的自律环境。
1.消减各种引起混乱与干扰的因素
比如手机让你不能专心于工作时,你就把手机放远一点,远到必须起身才能够得着的位置,又或者把手机屏幕向下放。
2.利用“默认效应”来优化决策
如果你无法抵挡碳酸饮料的诱惑,那么你就用白开白开水或者水果来把冰箱填满,这样子你口渴的时候就只能选择白开水或者水果。
结语
如果你一直想要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却又苦于一直无法做到自律的话,建议你一定要读一读彼得·霍林斯著作的这本《自律,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因为这本书里面有很多自律练习法则,是爱因斯坦、海豹突击队都有在用的有效法则。
利用脑科学和学习法,去把自律变成你的一种本能习惯吧!自律即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