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简书心理专题的主编,无论如何,我都不愿意说简书的坏话。但是,在看完简书出版的《你一定要努力,但千万别着急》(下文简称《努力》)和《越勇敢的女人越幸运》(下文简称《勇敢》)这两本实体书后,我实在忍不住想写点什么,来谈谈我对简书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因此,下文纯属个人的胡言乱语。
一、捧起了一堆签约作者,然后他们走了
先看《努力》一书。
我手中的这本书,2016年4月第1版,2016年10月第4次印刷。毫无疑问,这本书卖得实在不好。结合当当网、京东网的评论数据(当当网2814,京东网1200+)和在励志与成功销量榜的排行(当当网218,京东网318),豆瓣网的评论数据,我估计这本书的销量,不到一万。
可以拿来对比的是同期出版的《你的坚持,终将美好》(下文简称《坚持》)。这是一本由人民日报编辑的鸡汤文合集,据说销量超20W+。数据方面,当当网的评论量是19098条,励志榜排第75位,京东网的评论量是5800+,励志与成功销量榜排第143位。销量上无疑完胜《努力》。唯独在豆瓣上,这两本书收获的评分和评价,差不多。
按理说,简书日活跃用户上百万,不至于啊。原因很简单,没有任何推广,单靠自身的影响力,简书还远远不如人民日报。看看豆瓣上的短评和书评就知道了。
《努力》一书,第一篇文章是 摆_渡_人 的《永远不要对一个人的努力嗤之以鼻》。我们都知道一本书的第一篇文章是有多重要,而这篇文章在简书的数据如下。
同样是这篇文章,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上的数据是:5907个阅读,111个赞,40人赞赏。
值得注意的是,该作者自2016年年底就不怎么在简书上更新文章,而新文章所获的数据,也是有点惨淡。就拿《最爱你的人,还在原地等你》一文来作对比。
而该文在其公众号的数据如下。
我简单浏览了下该作者的微信公众号,就连推荐其他公众号的文章都有2W+的阅读量,怪不得该作者少在简书上发文了。
我还留意到,《努力》一书中,正经婶儿 这个作者共有三篇文章被收录。而这个作者,早在2016年6月,就已不在简书更新文章了。原因自然无非是,在简书上发的新文章如果没有专题收录,就算你有上千甚至上万关注量,也基本没什么人看。而在该作者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每篇文章都能有上万阅读量和数十人打赏。
因此,金数据的创始人mechiland 在《简书是个好平台》一文中写道:
我鼓励所有的创业者开始在简书上写作——事实上如果你的产品有自己流量凄惨的 Blog 的话,我建议直接迁移到简书上来。简书提供了公平、开放的写作平台,以及口味多样的读者群体。我们已经从中收获不少,相信你也会的。
其实是基于这么一个前提的:你的个人微信公众号不行!
而实际上,早期的签约作者,在简书上被捧红后,由于没有具体的合同约束,都赚自己的钱去了,简书白为他人做了嫁衣。相信简书已经看到了这一弊端,并且开始从合同上,合法地让签约作者帮自己赚钱。
说到底,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史记》中的《货殖列传》的这句话,值得所有人牢记。
二、内容变现仍然是难题
分析了半天,还没分析两本书的内容。
《努力》和《勇敢》这两本书在内容上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以故事开头,以讲道理结束。这类文章的优点在于,大部分人喜欢看故事,看故事比较好理解嘛。但是,你可知道,喜欢看故事的人,看完了你的故事,心满意足了,却连一分钱都不给你!
给钱的,都是真爱,可是,真爱就那么几个,凭什么轮到你。
简书的大主编 刘淼 在《关于“一毛钱电子书”的构想》一文中也承认:
简书出品的电子书,也有几本卖得比较好的,但是从作者的角度看,收入仍然差强人意。如果无法给作者提供合理的收入,显然这种模式是无法长久的。所以一直以来,简书电子书的作用更多地是为了推广简书的品牌,而不是盈利。
他构想:
策划一毛钱电子书,向着十万本的销售目标前进。
我却想斗胆泼下冷水,如果以目前简书上的文章来出这种一毛钱电子书,永远不可能有十万本的销量。
原因无非是:能让人愿意付费的故事,实在太少。而真正的干货文,只有少部分人写。如果没有好的推广,不到几天的时间,好文章就被淹没了。
简书目前的做法是让签约作者陆续开收费课程,或许算是内容变现的折中之道,却不是长久之计。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发现,原来简书已经编出了第三本实体书《终有人住进你心里》,即将在今年3月出版。这种精选10万+转阅量好文编辑出版的做法,无疑是保险的。但是究竟还会有多少人买这样的合集呢?我表示担忧。
三、这些地方,或许可以用力
如果你有留意,你会发现,简书正在做简书人格化的工作,即改简书日报为黛玉日报,又有简宝玉与之相对。改简书荐书为小荐荐,与之相对的是简小妹。还为他们征集形象设计,请看这里。这对简书以后的全方位推广,无疑是大有帮助的。
也就是说,简书其实一直在进化。简书还可以往哪些地方用力呢?以下是我的猜想:
简书上这么多优秀的官方专题,以这些专题的优秀文章来编辑成实体书,是否可行呢?
简书拥有这么多签约作者,这么多资源,适当为自己的书做更为主动的推广,是否可行呢?
让写作者的文章,更容易被自己的关注者看到(我一万七千关注量,不给专题投稿的文章,阅读量才两百不到),是否可行呢?
采取措施激励专题主编或编委进一步调动起各官方微信群的活力,是否可行?
……
王佩 和 饱醉豚 应该算是简书继彭小六之后竖起的两个新标杆,他们两人似乎都瞧不起简书的写作者。我倒觉得简书的最大财富正是这些不离不弃的写作者。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前人的话,值得我们思考。
文章转载请联系我的经纪人 @bingo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