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全面深化改革的民生底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谋事、干事、成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让改革的民生底色更足、成色更亮。

       树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工作作风,把稳改革发展“方向盘”。“民之所需,政之所望”。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重点是要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精准对接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盼,找准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身入基层”的干事本领,弘扬“四下基层”工作作风,主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迈出步子,采用入户探访、调查问卷、集中座谈、交流访谈等方式,问问群众的需求、看看群众的脸色、听听群众的心声,以“实调查”察民情、“实绩效”得民心,掌握“第一手资料”,厘清群众生产生活现状。同时,也要提振“心入基层”的工作作风,讲好群众语言,善于换位思考,增强情感共鸣,让群众打开话匣、敞开心扉,在心贴心沟通中摸清群众的所思所盼,争当群众的“知心人”,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

       善用“问计于民、激发民力”工作方法,汲取改革奋进“动力源”。“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壮阔的改革进程中,认识上的每一次突破和进展,实践中的每一个创造和积累,无不源于人民群众的拼搏奋斗和聪明才智。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集中群众智慧,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用好民生热线、群众信箱、政府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等媒介载体,畅通社情民意反馈渠道,广泛收集群众对改革发展的意见建议,切实将群众的“金点子”巧变为解决问题、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金钥匙”。要善于调动群众力量,广泛宣传改革方针政策,把改革的思路举措讲清楚,让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人民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同时,要推动群众去做群众的工作,由群众去团结更多的群众,切实凝聚起最大的力量。

       锤炼“实干为要、勇毅前行”的工作担当,争当改革落实“排头兵”。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改革的目的归根到底就是为了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在人民立场上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从一件件“关键小事”去思考、去处理、去提升,让改革给人民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实事办实,树立“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聚焦解决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建立民生项目清单,把每一件事落到实处,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要把难事办妥,要以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精神状态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姿态,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做到机遇面前主动出击、困难面前迎难而上、风险面前积极应对,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谱写事业发展新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