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特别的日子,连天也异常的阴冷。似乎懂得人间的心思。想起一个故事,一个悲伤的女子因为失去了心爱的孩子而痛不欲生。别人建议她去向佛陀求法。佛陀告诉她:“你去沿途问问,哪个家庭没有失去过亲人?”这个女子当真去问了一户又一户的人家:“你们家是不是从来没有失去过亲人?”每一家都摇摇头,告诉她:“我们失去过。”
生老病死,生离死别,这是每个人都会遭遇的事情。没有人可以逃脱死亡。今天我们在纪念他人。百年之后,许是他人在纪念我们。生命就这样轮回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这样想想,死也就不足以悲伤了。那些我们在祭奠的祖先,也许早已轮回到人间。只是我们即使相见,也并不识得。所以善待遇见的每一个人。也许他就是我们曾经最亲最爱的人。而不要活着时不珍惜,离别后空悲切。
翻出十年前的一篇文章,纪念我的养父。
想起养父的中年离逝,悲伤总会漫过我的心头。但也是他的突然离逝,让我知晓生命的无常,让我更珍惜活着的时光,让我更懂得善待身边的生命。
如今每次回家,必要去山上看我养父。虽知道留在那里的不过是他的一个坟,但几乎所有活着的人,都以为那过世的亲人便在那个埋葬他的坟里。
一开始去养父坟上,我只是一人悄悄地去,悄悄地回。因养父母家一直信仰基督,并不赞成去坟上祭拜之类的事情。其实我并未带什么纸钱或酒水之类的东西去,只是想去看看。看坟前杂草太多,便用手拔掉一些,再用工具铲点新土加到坟上去。渐渐的,坟就越来越高,越来越大。心里居然不再如一开始那么悲哀。有时还会高兴起来。想着养父的在天之灵看到了,一定会很安慰,自己便也安慰了些。
有时索性拿根树枝在坟茔上写字。写上我想对养父说的一些话。那时觉得死实在也不是什么可怕的事。如果他已经毫无知觉,那么死便是永恒的休息。如果他仍有知觉,那么他其实并没有死。他只是替自己的灵魂穿上了隐身衣。从此,他可以在这个世界里以自己的方式毫无顾忌地飞来飞去,而不需要任何证件。
养父的坟没有像某些人家的坟那样用坚实的水泥包裹起来,他似乎只是睡在那里,然后神以泥土和青草做他的被。我并不觉得他被隔绝于这个世界,他只是离自然更近。他的坟背靠着一棵大树,又有几棵紫藤沿着那树一路攀援上去。每当春天来临时,它们开始抽芽然后蔓延,到夏天降临时,那四处攀爬的藤便成了养父坟上自然的棚,给他遮风避雨,抵挡烈日。
那时,草木旺盛,一派生机。于是便觉得养父其实是有福的人,在一个天然的大花园中,再也无须为生存而奔波忙碌。倒能悠闲地晒太阳,看星星,与他曾经的辛劳相比,那是何等的雅趣。
有时我坐在养父的坟前,看着山下的河流,觉得生命就如同那流动的水,只是从这端流到那端。死并不值得悲哀,悲哀的倒是活着的时候,种种被迫的无奈,以及被蹂躏和践踏的尊严。
每去看一次养父的坟,就觉得灵魂被洗涤一次。人生不过如草上的花,来自泥土,归于泥土。又有什么可争的呢?坟的好处,除了给逝者的身体一个安身之处外,大概就是给生者提个醒——活着,当知自己最终的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