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公众号止一之路总结的7条投资中易犯的错误,相信很多人都犯过或者正在犯,或者以后会犯
1、高估自己
投资就像开车,经验越多越胆小
没有投资过,或者初入市场的人们,大都有一种出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他们会对年化收益20%从心底里产生不屑,认为收益太低
他们一定不会承认自己会是一赚二平七赔中的七赔
直到一段时间后,他们从鲜嫩的新韭菜成了老韭菜
2、近因效应
鱼的记忆只有7秒
股市中多数人就像鱼一样会选择性失忆
不信?
看看多少愤而离场,最终又回来的人
看看有多少人,想高抛低吸被套牢,发誓再也不被套,却一次又一次的或接飞刀,或追涨杀跌
每次有新的概念出来时,就急不可耐的凑上去
因为这次不一样
这次的牛市不一样,所以会突破10000点
这次的政策不一样,政府不会让跌下来
这次的热点不一样,再不上车就没有机会了
不一样吗?
的确不一样
类似人在不同场合穿不同衣服的不一样
但,人还是那个人
3、从众心理
在电商平台买商品时,有人习惯找销量高的,逻辑基础是:有那么多人用,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
在投资市场中,这样的行为就不好,非常不好
投资市场,从短期来看,像个赌场
赚的是低买高卖的差价,获取利润的唯一途径就是以更高的价格,把手中的筹码交换出去
所以短期交易中,所有参与交易者都是对手,是零和游戏
谁能保证自己不是博傻游戏中的最后接盘者?
所以,投资中,远离喧哗,人多的地方不去才是上策
4、事后诸葛亮
未来三千,过去唯一
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为什么呢?
因为失败者已经失败,没了让人记住的资本
从现在看过去,好像开了一个上帝视角,再加上人类喜欢总结,所以总是给各种成功找原因
某某某创业成功,是因为他具有某某特质
谁谁谁赚大钱,是因为他从小就表现出的天赋
诸如此类的事情,多不胜举
然而真这样吗?
《成功与运气》书中说,有时候的运气,会导致后来一系列的成就
比如书中举例,一个棒球明星,本是替补,连参加正式比赛的资格都没有
结果因为某次球队主力感冒,才让这个替补抓住机会,一飞冲天
有人觉得还是因为替补球星的技术好,这个当然不能否认
问题是,如果没有那次机会,这个替补球员可能过不了几个月就会退役
成功者一定是努力的,但是努力就一定成功吗?
投资者有时会说,看吧,我当时就说这个股票会涨,果然涨了吧
但他忘了,可能他说了10次要涨,就涨了这一次
5、认知失调
牛市中亏钱的,要比熊市中的人多
贪婪,犹豫不决,后悔,愤怒等等各种情绪都会在这时候被放大
特别是在牛市末期
因为站在现在看未来,一切都是预测
有预测就会有对有错
现在看过去知道某个点是牛末
在当时根本不可能知道某个高点就是顶点
所以当下跌10%时,会把这种下跌当回调
当下跌20%时,回调的想法开始动摇
当下跌30%时,知道该跑但是不舍
当下跌40%时,索性装死,放弃逃命
于是从盈利到亏损被套
6、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就像有朋友邀请你参加一个宴会
为了这个宴会,提前一周就开始各种准备,从服装到造型,再到时间安排
假期都请好了,结果宴会头天晚上,朋友告诉你宴会由于特殊原因取消了
你会怎么办?你能怎么办?
用接下来的一周去抱怨?还是大怒从此和朋友老死不相往来?
很多人卖出股票的标准是:我多少钱买的,必须要比买的价更高才会卖出去
碰到中弘怎么办?碰到乐视怎么办?
即使没坏到那种程度,像捂着石化几年不涨,真的好吗?
时间成本呢?资金利用率呢?
正确的做法是:发现自己犯了错误时要及时纠正卖出,不用在意成本是多少
7、零风险偏好
在股市里面受过挫折的人,对风险的偏好更低
没有什么能比无风险获得收益更能让人放心的了。
所以才有那么多人去买银行理财,把钱放在货币基金。
现实中存在零风险的收益吗?
不存在。
通货膨胀会蚕食我们的资金,让我们的购买力降低。
放弃对零风险的偏执,反而可能收获更多。
假如有两个机会摆在面前,该怎么选:
A、100%的几率获得一百万美元
B、50%的几率获得一亿美元。
50%的几率是得不到这一亿美元的,你愿意冒着这个风险,放弃唾手可得的一百万美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