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机器不知疲倦地运转着,带着我们一天一天地长大。不得不说,时隔多年仍能被你记住的美食后面,一定充满着难忘的记忆味道。
01
在北京一提起面来就不禁想起老北京炸酱面,很多人都好这一口。劲道的面条过了水,放上炸过的鸡蛋酱或肉丝酱,再配上五颜六色的面码,淡绿色的黄瓜丝,黄白相间的黄豆芽,深色的咸菜丁,浅紫色的心里美……,哗地一下全部都倒在面上,吃一口,味道也要五颜六色起来。
那时候,外地同事来北京必带他们去公司附近的那家店吃炸酱面,店面不大,可味道做的地道,那吃的不是面,是北京的味道。
一位在上海工作的北京朋友发来消息,诉说他在公司附近走了很多的大街小巷,终于找到一家正宗的做老北京炸酱面的馆子,时不时地绕路去光顾,听着不禁唏嘘,那吃的不是面,是北京的回忆。
夏天来了,才爱这么吃炸酱面,天冷了,再吃炸酱面就要选择面条是过温水还是不过水。冬天的时候更爱吃的热汤面,尤爱西红柿鸡蛋面。热锅里倒上油,用葱花炝锅,等泛出葱花的香味,把水往锅里一倒,“刺啦”的声音让人听着欣喜。水开了下面条,敲开鸡蛋下锅,再放进切好的西红柿,等水再滚开两三回,汤里慢慢泛起西红柿淡淡的橘红色,调好味就可以吃了。感冒发烧的时候,对什么都淡淡的,就想吃西红柿鸡蛋面,就着热汤下去,额头的汗就冒了出来,仿佛病也轻了几分。
老北京除了炸酱面、热汤面,让人念念不忘的还有打卤面,小时候,最爱妈妈用木耳、黄花、鸡蛋、肉片、淀粉勾芡烹制好的卤汁,做上满满的一大碗,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各自将卤汁浇在煮好的面条上,面条和卤汁融合在一起,口感刚刚好。
02
四川的担担面久负盛名,可在家里很少做,做得最多的是四川凉面,那可是爸爸教我的绝活,外面饭馆里的真真地吃不下去。
先把用热油将煮好的面条拌好,放在旁边晾凉备用,再细细地调好麻酱,砸蒜、配醋;炸好辣椒油、花椒油、酱油,再点缀点芥末,配上细细的黄瓜丝,咸、香、辣交织在一起,口感特别丰富,爽口,一碗吃完还想吃第二碗,炎炎夏日里的最佳美味啊。
03
关于朝鲜冷面的记忆,一直记得是第一次吃时不敢抬头的窘态,呵呵。那还是高中时和几个刚认识不久的田径队的男生女生一起吃午饭,天热,随便找了家冷面馆吃饭,结果他家的面超硬,很难咬断,挑起一筷子面必须一口气吃完,面条长的好像总也吃不完,结果一中午我都是埋头苦吃的样子,想装淑女都装不成。
后来再没吃过那么难吃的朝鲜冷面了,喜欢冷面冰凉劲道的口感,更喜欢那酸酸甜甜的汤,汤里漂浮着一片苹果或可要可不要的辣白菜。我经常先将煮鸡蛋的鸡蛋黄吃掉,用筷子挟着鸡蛋清当小勺盛汤喝,一口一口的,不知不觉地一碗汤就能见底,最多的一次居然喝了三碗汤,直接的后果就是路都走不动了。
04
然后是兰州牛肉拉面粉墨登场,大部分拉面馆能让你直接看到拉面师傅的操作,一块面团在拉面师傅手里三抻两拽的就开始发生变化,面与面之间开始出现间隙,有了面条的初始模样,再根据个人喜好,拉出宽的、细的、粗的各种各样的拉面,旁边大锅里的水冒着热气,一直开着。面条放进去打几个滚就被捞了出来装碗,往面碗里舀上几勺老汤,两三片牛肉,撒上白萝卜片和葱花什么的,齐活,自己端走。
以前公司附近有一家拉面馆,店面不大,空调也不是特足,要排队要等位,好容易有了位置还会吃的汗流浃背,可大家经常放弃地下餐厅的午餐去光顾。后来在中关村又看到了这家店,特意进去看了看,店铺大了很多,座位也不少,可忽然一点点餐的欲望都没有,大概某些食物就要属于某个时段,错过了就会失去感觉。
05
武汉的热干面伴随着鲜嫩可口,唇齿留香的清蒸武昌鱼,河南的烩面伴随着肉丝炒面和鸡蛋炒面,江南的阳春面伴随着鸡鸭血汤和肉粽。
每一次想起这些美味,那吃饭时的场景仿佛就鲜活地出现在眼前,味蕾似乎也不安分的记起当年的味道。
似水流年,带走的是光阴,带不走你的情怀,我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