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街出品的杂志,对于单向街,仅知道这是北京的一个文化气息浓郁、思想见地不随波逐流的地标书店,也仅限于此。所以它出品的杂志类文本,本着复杂的心情,姑且一看。
这本书的讨论重点是当下的青年:青年们是否迷茫、青年们是否有独立的价值观、青年们是否有推动时代的能力、青年们是否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青年们能否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构建新的社会秩序,从而成功的从上一辈的手中继往开来,保持社会的稳定运行,最终创造出更好的社会形态。在我看来,这是肯定的。虽然作为青年的我们对社会的平稳运行充满了不安、对生活的不公正充满了责难、对知识求索过程中的艰辛充满了惶恐、甚至对道德的选择在长辈眼中是一种退化。然而我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有属于我们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行事准则、有追求自我幸福并且兼顾所有人幸福的追求和美好愿望、有创造安稳生活的能力和为之心甘情愿付出的努力。每个年代都特有这个年代打下的印记,不管是行为方式还是判断准确或者价值取向,但真善美是始终贯穿的,是长辈传承给晚辈、长者潜移默化影响幼者的通用教育中心,所以我相信,不论哪个年代,必然不是垮掉的一代,也必然不会是愚蠢的青年。
书中还有蛮多有意思的观点,有些观点替我打开了新的思维角度、逻辑方向、思考模式,如同帮我的内心打开了更多的窗户,对世界的观察能更通透。每个人都有固有的很难改变的思考模式,这些强大的潜意识存在的思考方法让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总是陷入相同的处理方式之中,而内心存在的对自我的认同所产生的固执常常让我们陷入我执的怪圈,从而无法有创新创意的角度,也无法突破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比如书中提到,你看到心中的观点其实是经过了自我的加工,有着深刻的自我意识或者固有的自我偏见在其中,同时你看到的这个观点的表达者,更是在言语、逻辑上,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看问题的角度,对观点已然经过了加工和包装。你看到的并不是事实的本质,是已经经过至少你在内的思维模式加工后的事实了。
以上观点再进一步,新闻报道,视角的选择很重要。两军对战,每一方都有自己的宣传媒体,同一场战争,这两个不同立场的媒体所表现出来的战场是截然不同的,毕竟媒体报道角度决定了他们看到的事实已经朝着两个方向分道扬镳。而如果加入了中立的第三方媒体,这三个媒体的报道,就好像是三分天下,谁也吞并不了谁,谁报道的也都是事实,不过是经过不同角度加工后的事实。战争发动方的报道:战争不残酷,胜利很容易,没有花费太多军费实现了战略目标,甚至可能借着人道主义的幌子宣扬自我的崇高道德。战争迎战方的报道:战争导致了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断壁残垣甚至断肢残体,但保家卫国的正义感必须坚持到底,即便是押上所有也必须保卫家园,因为战争一旦失败,付出的代价甚至更大。中立第三方的报道:战争牵连甚广,发动方不一定道德,迎战方也不一定有理,输赢成败对双方的影响甚大,甚至可能对地区局势造成不被避免的动荡。所以,媒体报道,角度很重要,不能一味相信,也不用一味否定。
再进一步,我们现在接触的新闻,很多都是大数据后的推送,不经新闻本身具有角度具有选择,大数据本身的推送也是模型也是一种选择,你看到的是经过多重角度后才能看到的,真的是事实的本质吗?细思恐极。
不论如何,我都对自己有信心,我们不会是最愚蠢的一代,虽然可能需要交学费,我们的选择不一定能得到最好的结果,但哪一代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壮着胆子做自己思考、判断后选择做的事情呢?历史的滚滚洪涛可能波涛起伏,但一定是往前发展的,所以,不用怕,我们保持基本的真善美的判断,努力的遵循内心的判断,做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