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老师,待学生如临大敌!

        由于个人的爱好,我平时会对孩子的写作重视一点,我每每会从孩子稚嫩的文字中发现许多惊奇,就像从石头中发现了化石。

        而这些惊奇的地方,是成人世界早已暗淡的,如果我们拿出一篇孩子的优秀作品,会发现它是有共性的:几乎都来自敏锐的感知。(想象力其实是感知的一部分)

        孩子与成人相比较,知识欠缺、经验欠缺、理性欠缺......,但他们却兵出奇招,放弃了与成人在智力上的较量,把成人近乎“堵塞”的感知力发挥到了极限,最终,他们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照样写出了“气吞花草”的神奇文字。

        更神奇的是,这个感知力他们“日用而不知”,所以,属于“天授”。但,遗憾的是随着他们逐渐告别童年,这份“天授”之才,也会被天收走,稍微几个突围而出的孩子,其实属于天赋异禀之类的,但又在成人有意无意的“打击”、“摧残”以及社会环境的塑造中,百不遗一!

      爱因斯坦曾经告诫说,我们现在的教育其实是在培养“训练有素的狗”,这话乍一听有点道理,其实,仔细一听,真是太有道理了!

        我们有些教育模式,不就是把人异化,而调教成精确的狗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忽视了人就是人,把人培养成完整意义的人,就是莫大的成功,培养超人,那是导演的事情!

(完整健全的人,会临机而动,会在时代需要的召唤下做出贡献,悬空的培养,意义并不大)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到了明末的李贽,干脆提出“童心说”,以鞭挞士大夫卑劣丑陋的行径。

        可以这样说,中国传统的教育,是培养“大人”的,换句话也可以说培养有赤子之心的人。一方面,我们学习,是在吸收前人的知识经验,这个很重要;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走回头路”,多向我们的孩子看看,向他们学习“童心”,不忘来时之路。

        一个没有童心的成人,不仅无趣,而且显得面目可憎。

        说点玄乎的,我一直觉得孩子“混沌之气”未散,“后天的污染”尚轻,所以,孩子的视角与发现是让人称奇的,甚至可以说孩子是可以通神的,我们借由孩子可以发现宇宙之眼微微闪烁的光芒。

        所以,当我面对一群孩子,我脑海里总会时不时涌现出这样一个奇怪而好笑的想法:你要敬畏点,你眼前这群可能正在流鼻涕,刚刚摆脱尿床困扰的孩子,都是大神!

      也是建立在这个认知基础上,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应是“敌我关系”,何以故?我们不知道孩子(敌人)会从哪里出招,会从哪里进攻,所以,我们要时刻警觉,不要有丝毫的马虎,要时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孩子出招,本身是对我们固有想法(甚至是僵化、定式思维)的一种打破。

        只有打破了,才有新生,这才实现了教学相长,否则,慢慢会出现教学相厌的结果!

        珍惜孩子真诚的发问,他们的问题或许从逻辑上,经验上,知识上很“幼稚”,但是,是新鲜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我们完全抱着一种对孩子盲目的优势感、优越感,不仅是封闭的,而且还是愚昧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