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说:越早进入中年,人生的紧迫感就越强。
也有人说,人到中年,不如狗。
电视剧《蜗居》里海萍有句台词,说的是“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度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三四百,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至少……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来不及细想未来十年,我哪有什么未来,我的未来就在当下,在眼前。”
之前看到这些时,尚觉得离自己很远。直到近几年结婚生娃供房贷,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焦虑感也越来越强烈,每天看起来很忙碌,但同时又很空虚,似乎很难有心境坐下来静静的看一本书、冥思遐想一下未来的生活。即便有一点空闲时间,也想“躺平”刷手机视频,如今“躺平”、“丧”逐渐成为社会的一种流行文化,解释起来就是说“瘫倒在地,不再鸡血沸腾、渴求成功了”。躺平看似是妥协、放弃,但其实是“向下突破天花板”,选择最无所作为的方式反叛裹挟。这应该是像我一样千千万万个平凡人们面对巨大压力下的无力感,不想思考,用假装忙碌麻痹自己。这种“丧”反映出当前中青年的精神特质和集体焦虑,在一种程度上也是对社会发展“思细级恐”的毒瘤。
幸运的是,身边总有一群积极向上的宝藏朋友们围绕着我,他们有的豁达乐观,身上总有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蓄势待发;有的坚韧专注,默默坚持着自己心中的理想一步一个脚印的往上攀登;有的清醒独立,不急不躁不随波逐流盲目跟风。在这些朋友们的影响下,我开始慢慢的强迫自己放下手机,尝试在夜深人静时看看书,在知识的海洋里撷取一朵朵浪花,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为了让自己远离喧嚣,享受孤独带来的内心的宁静。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正如爱默生所说,“不能忍受孤独的人,永远像被风吹拂的水面,一刻也不得安宁。”孤独对灵魂的好处就像空气对心脏一样不可或缺,通过静处,才能触摸到内心的真实,正如宁勃格在《礼物从大海中来》里说“一个人只有在进入自己真正的心脏内核时,才能与他人在根本上发生关联。对我来说,孤独在发现自我内核这方面具有绝对积极的意义。”
于是,当心一旦静下来,会觉得所有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都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而你才是你自己人生的掌控者和决定者,人可以偶尔躺平,暂时逃避,却躺得了初一,躺不了十五。中年危机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陷在恐惧的漩涡里一直出不来,正所谓“生命总是充满了彩蛋,关键看你是否舍得在这遍地的纷繁里,大胆做减法,专注一两件值得专注的事情。毕竟,这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源于专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