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作为中国文化领域的登峰造极者,想必每个国人都多多少少听过他,或者读过他的一些诗文。
苏轼,也称苏东坡,这是因为他在牢狱之灾后,被贬到黄州后,因职位较低,俸禄较少,无法养活一大家子;
然后,朋友帮他从政府那边,谋得城东的一块坡地进行耕种,以用来养家糊口。
而他,因在东坡种地,所以给自己取了东坡居士,也即我们称的苏东坡。
不过,通过之前看的有关苏轼传记或者介绍他的文章,心理会泛起这个念头:为何苏轼还需要在东坡种地谋生?
那就将这个无厘头的念头,通过小文,来简单诉说下我的小疑惑吧。
扇上作画,帮民还债
这其一呢,记得有个故事与苏轼有关,书中描述是,当年,他在身为地方官时,一天,接到一个案子,原告呢是一位卖纸扇原料的厂商,状告卖扇子的商人,催他还债;
商人答道:并不是自己不想还钱,而是因为,今年杭州城不热,民众很少购买扇子,基本都积压在仓库,所以无力还钱呐。
苏轼知晓其中缘故后,叫商人从家里拿来20把折扇,现场在折扇上面挥毫写墨,一幅幅文人山水画折扇,新鲜出炉;
现场围观的群众,一看是苏轼的真人笔迹,争相抢购;
由此,商人获得收入,将钱还给了原告。
苏轼作为父母官,也了却了一桩案件。
为求苏字,以肉送人
那个时期,大家都知道苏轼的字写得好,基本当朝的官员,凡人所求,苏轼基本也都慷慨满足,所以当时的大小官员基本都有他的书法作品。
不过,有这么一个武将,很喜欢苏轼的字,可惜身为武官的他,与文官的苏轼不熟悉,于是便请求一个文官帮忙索求,每得到一张苏轼的书法,便给那位官员十斤羊肉;
于是乎,每当这个官员,想吃羊肉了,就有事没事的给苏轼写信,然后让苏轼写回信给他,他便拿着这个无关痛痒的回信,去给那武将,换回十斤羊肉;
后来,虽然,苏轼知晓此事后,也没什么芥蒂,照样毫不吝啬的日常回信。
其实,通过这两个小故事,便大概知晓,苏轼的书法与绘画,在当世已经得到社会公认,也能很好变现,甚至变现数目很可观。
所以,我的小疑惑产生,为何,他被贬黄州后,不能靠卖字画来谋生,而需要靠在东坡种地呢?
聪明的你,欢迎来告诉我,你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