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情,估计无数的语文老师都做过实验,只是做着做着就乱了阵脚,失了方寸,然后盘旋回归到纠结写什么怎么写才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让他们有话可说,愿意表达,能够表达。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把学习和生活严格地剥离开来了,就像上班和下班是两个部分一样,两部分分离得越远,无所适从的感觉就会越强烈。在前面一章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让他们愿意表达出来,到想尽各种办法,各种形式打开语文生活的眼,形成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愿意说。这个步骤其实就是熏陶培养一颗有活力有热情的热爱生活的心,有了这课热爱生活的敏感的心,才能够有话可说有话想要说。(而我们现实的生活却在泯灭这份热情与敏感,让人渐渐麻木,渐渐不仁,似乎只有没心没肺,才能更加自在的活着。)而他所涉及到的写作方法,写作要求却并不多,也很简单,把上一章的写作要求与本章如何教学生批改结合在一起,细节化再细节化。
他在文中一共列举了十条要求,每次提一条要求,每条要求总分给5分,一篇作文满分50分。要求清楚明白,一目了然,关键在于学生的操作。
1. 格式是否正确
给出一个格式的形式,批改时用抽签的方式,谁都可能抽到任何人的,任何人也都可能抽到自己的,打开一看,格式是否正确,写上批语:1 格式正确,批改用减分法,这项不减分,为满分,签上批改人大名。
2. 卷面是否整洁
这又是一条一眼就能看出的事,书写差的学生批改别人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时,自己也就会注意卷面了。(这个问题现在也很严重,一个班有不止四五个的学生写的字根本不认识,人家已经写得非常认真了,不认识依然不认识,告诉他们应该买一本字帖天天来临帖写,先把字写清楚,写得让人认识。)
3. 错别字几个
发现错字,原处打上标记,并写上批语,再用写正字,若有人挑不出怎么办?搞成流水作业,四人一组,每一篇经四人手,甲批有六个错字,乙批出七个,甲写一百字说明书,丙批出八个,那么甲乙分别追加一百字说明书,甲就写200字了。学生批改后,老师再抽查,这样学生生怕漏掉错别字,字典就能用起来了。发现错别字,每两个扣一分,10个以上也不多扣,但要一一订正。
4.有几处病句
挑出病句,画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一处扣一分,减至五分,不再多减。(足够多的给学生成就感和自信心)
5. 看文章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在作文指导时,就举例告诉学生什么叫鲜明,集中。可以找范文,也可在学生批改前,老师大致看后,做批改指导时,简介两篇中心突出的,再举两篇中心不突出,不集中的,学生从正反两面的例文中举一反三,就能批得符合实际了。
7.看文章选材
批语要求三条:第一,是否围绕中心,第二,是否符合生活实际(真实),第三,是否具有典型性。第一点最要紧,随着水平提高,再提出典型性要求。
8. 看文章的结构
也是三点批语:第一,层次段落是否清晰,第二,过渡是否自然,开头结尾是否照应。
9. 看表达方式
这一点很符合以前的作文要求,比如要求夹叙夹议,就看有没有除了记叙还有议论。比如写散文《家乡赞》,要求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就看文章中结合得怎么样。现在的要求有变化,批改要求也就应该随机而变化。
10. 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语言不简练,重复,啰嗦者酌情扣分,此项不超过二分。语言不通顺不是指病句,而是指句与句之间衔接不连贯者,扣分也不超过二分。
后五条,每条五分,不做太具体的减分规定,由批改人酌情处理。每个人都在作文本上写出十个方面的批语。
和学生商量,研究学生的写作兴趣,阅读兴趣,批改兴趣。适应学生心理,组织得好,才有实效,有了实效,批改能力才会提高。
至于这样做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实践出真知,还得具体试试看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