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被每天要做什么饭而苦恼?
有没有因为洗不完的衣服而抱怨?
有没有因为工作的毫无意义的而迷茫?
你有吗?反正我有。
一、被生活所困
都说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也知道。可是,如果我没有或者暂时做不了自己可能喜欢的事情,就必须在痛苦中煎熬吗?
如果我没有勇气放弃现在已经拥有的——我不喜欢的工作,就无法找到“幸福感”吗?就无法体会到“心流”吗?
每天的工作已经占用了我大部分时间,回到家还有繁琐的家务要做,再加上喜欢睡觉。能留给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间真的不多。
最近,孩子放暑假了。又要监督孩子的学习,真的感觉分身乏术了。好几天连看书的时间都没有了,更别说更文了。
感觉自己可能要被淹没了,淹没在生活琐事当中,淹没在为生存而奔波的途中。
而自己读书的目的就是想改变自己的现状。
二、自我救赎
而心流最近流行的这一词,正是通过改变自己的内在体验而让自己感到幸福的状态。
心流即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顿《心流》
自己满怀期待的打开《心流》这本书。说实话,看过之后,还是多多少少有些失望的。
这本书比我想象的更晦涩一些,而书中更多的是在讲“为什么”,对于“怎样做”的篇幅还是较少的。
不过我还没看完,希望后面的文章能有新惊喜。
那么,如果我们的日常生活无法改变,是否就注定要与痛苦为伍。
幸福不受外在事物的操纵,而取决于我们对外在事物的阐释。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心流》
有时候,外在环境是我们暂时无法改变的,但内在的体验却是掌控在我们自己手中的。
但这里可能有一个让你更加绝望的信息。我虽然说内在体验掌控在我们自己手中,但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是从小到大受周围人的影响而形成的,所以,要自己掌控自己的内在体验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那我们如何才能掌控自己的内在体验?
意识的功能是搜集组织内外的一切资讯,加以评估后,由身体做出适当的反应。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心流》
所以,控制好自己的意识,调整自己对外在事件的反应,才能自己真正的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被无意识的思想牵着鼻子走。
控制意识最明显的指标就是能随心所欲地集中注意力。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心流》
随心所欲的集中注意力,多么美妙的词多么让人向往的境界。
三、阻力与障碍
那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
我暂时还没有从书中找到达到这一境界的具体做法,但提到了阻碍和影响注意力集中的方面。
1.自身内在因素
“孤独包摄刺激”即不由自主地注意所有不相干的刺激,接收所有资讯。这样的人控制不了自己的精神能量,妨碍学习,使心流体验不易产生。
而过分的自我意识,即一个人总是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害怕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等,就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在做事上,所以也是很难体验到心流的。
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由于对所有资讯的判断都是以是否有助于自己为标准,而并不重视事物本身的价值。
这样的人目的性太强,也是很难达到心流的状态。
2.社会因素
失范特指行为规范被扰乱的社会状况。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已混淆不清时,人的行为举止就变得反复无常。
这时候不知道一件事情是否值得投注精神能量,那么心流自然很难产生。
疏离是一种人们被社会体制逼迫而采取与本来目标相悖的行动的状况。
就像现在的我,只是为了生存,在工厂做着一份自己并不喜欢的、毫无意义的重复性工作。
3.家庭环境影响
父母跟孩子的互动方式,对孩子成年后会是个什么样的人,有持续的影响力。
有助于产生心流的家庭具有五个特点:
第一,“清晰”,孩子清晰的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目标和回馈不含糊。
第二,“重视”,孩子觉得父母对他目前所做的事情都有浓厚的兴趣,而不是以为的期望他们考一所好大学。
第三,“选择”,孩子觉得自己有很多选择,包括不同父母的话,只是他们得准备好自己承担后果。
第四,“投入”,让孩子有足够的信心,放开自卫的护盾和自我意识,全心全意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第五,“挑战”,由父母为孩子安排复杂渐进的行动机会。
我们都在苦苦的向外寻求着幸福。可为什么有人一箪食、一瓢饮仍不改其乐;有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依然不快乐,这是为什么?
其实,“幸福”只是一种感觉。如果自己从自己已经拥有的生活中寻找乐趣,创造乐趣;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自己的“幸福感” ,那么就有可能会争取到自己想要的;如果总为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苦恼,那么,痛苦就会常伴身边。
作者:张艳红,愿我的文章能让你有所收获,伴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