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被值得记载的日子。2019年6月21日,时隔18年,宫崎骏经典动画《千与千寻》终于在中国内地影院上映。这部动画大家不知看了多少遍,还是愿意走进影院,再回味一次。这次去看不只是重温动画里的情节,更是圆我们对《千与千寻》的电影梦。
18年前看《千与千寻》或许还是个孩子的原因,除了被千寻的经历感动,被画面震撼到之外,关于有些情节真的没看懂。
为什么了人吃多了要变成猪?为什么无脸男没有脸?为什么汤屋的墙上要挂着仪葬和贷借?为什么四十年前的电车有返程的,而最近只有出发的单程单车了?
这些问题就像时间施的魔法,不要费力去寻找。等你像千寻一样经历过,成长了,再去看,答案自然会出现,就算还是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你也会有属于自己的解答。
从小到大看完了宫崎骏的每一部动画,越来越觉得他就是通过动画给我们建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黑暗、没有所谓的坏人,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只有在他的动画世界里孩子是孩子,大人也像个孩子。
创作没看起来那么容易——宫崎骏
宫崎骏已是78岁的一位老人了,从1963年加入东映动画公司,从事动画师工作已有56个年头。为我们画出了无数个温暖治愈人心的动画形象,至今仍然拿着画笔在不遗余力地进行着创作。
世界范围内动画正向着CG发展,而他却背道而驰,始终坚持手绘。他在绘画上一线之差都不允许出现,人称动画界的“魔鬼”。要是工作室的新手动画师,画出的东西没有达到他的要求,他会严厉地批评。
手绘是个极其耗费精力和时间的创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容易。通常制作动画,短短四秒的镜头却要耗费一年以上的时间,这是十分煎熬的制作过程。
或许宫崎骏手绘的动画在今天的银幕上看来稍显落后,可是手握铅笔的温度会直接倾入进画面里,人的情感会很直接的描在每个形象身上。多彩、灵动、富有生命力。这是再高超的动画技术都无法与之相媲美的魅力。
在2013年的有一天,宫崎骏突然宣布不再制作长篇动画电影。这已经是他第七次宣布隐退了。
这次隐退的消息很快传到世界各地,很多人除了震惊和不愿相信之外,更多的还是选择了理解。隐退了那么多次,这次或许他是认真的,毕竟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也该休息了。
当所有人认为这一切都结束了的时候,事实上并未完全结束。宫崎骏之所以宣布隐退,为的是不想让外界打扰他接下来要完成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媒体的打扰令他最厌烦。
实际上他偷偷瞒着人们,在制作12分钟的短篇动画。
2015年一部很温情的纪录片将创作的过程记录了下来。这次短篇动画长久以来仅出现在他的梦中,一直无法实现。这次要画的是名为“菠萝”的毛毛虫。这是20年来都没能实现的梦幻策划。
之前一直很反感CG动画的宫崎骏,这次制作“菠萝”却决定启用CG技术。有人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决定,老爷子略带傲娇说:“我当时怎么想都画不出来的东西,或许前两天见过的年轻CG动画师可以帮我完成,就这么回事。”
CG技术可以做到手绘无法达到的画面精度和表现力。采用CG技术只需要勾画出形象的大体轮廓就行,不用很费力地一笔一笔画。
尽管如此宫崎骏为了尽可能准确传达出自己的画面信息,还是画的很精细。负责CG制作的动画师看到宫老爷子的画稿,一脸惊叹:“真厉害,都画到这种程度了,没办法蒙混过关了。”虽然是句玩笑话,却足以看出宫崎骏的认真和追求极致的态度。
“菠萝”制作的进展不是很顺利。短篇的开头是“菠萝”毛毛虫从蛋壳里破出,带着新生的好奇和胆怯观看周围的环境。
原以为CG技术会大大减轻绘画的压力,可是CG技术确实让形象变得加逼真,却显得过于生硬和成人化,没有新生婴儿的那种天真无邪的稚嫩感。这让宫崎骏对CG的期待有些失望。
后来他又在“菠萝”的动作上做了很多次调整,还是无法达到想要的效果,这让他和动画师
们都陷入了焦虑的状态。连续高强度持续的工作已经让几位动画师住进了医院。事情变得更加艰难。
宫崎骏一边在为动画的开头苦恼着,一边,曾经并肩工作的同事和朋友去世的消息不断传来。
他说,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都不知道自己参加了多少次葬礼,身边年纪差不多的朋友都在慢慢离他远去。每个人都会走到那一步,我可以选择休息。“与其什么都不做的死去,不如在制作中死去的好,做点什么总比惦记着动画死强。”
就一个开头,他不断的思考,不断的画。不行,推翻重来,还不行,再重来。他拿着铅笔,紧凑眉头,画两笔,挠几下头发,画两笔,挠几下头发。创作是个很煎熬的过程,不是想一想就能做出来的。
单单一个片头就花费了莫大的精力,还是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创作进入了最艰难的时刻,就要适当的放松,这样才会有意外的收获。
灵感来了,挡都挡不住
一天,宫崎骏趁着早晨的朝气,将家里的两头玩偶小白羊。搬到阳台上让它们晒太阳,此时几位上学的小朋友路过他家楼下,看到了小白羊,高兴地指了指,然后继续说说笑笑的向学校走去。
灵感就在那一瞬间,宫崎骏一下豁然开朗,他终于想明白画面为什么没有效果了。原来是缺少了自然的生机。不在自然的环境里“菠萝”毛毛虫的表现怎么会生动有生命力呢?他马上拿起画笔,迅速画下自己脑海里出现的画面。
第二天宫崎骏将自己的画稿以及想法告诉了CG动画师,CG动画师很激动:“这真是一个奇妙的想法,太有想象力了。”
很快,全新的动画被制作出来。原先“菠萝”在一片空白的背景前破壳窥探世界总显得生硬、单调。而现在“菠萝”身处在一群游来游去的鱼群中间,还有随水流不断摆动的水草们。画面活了起来
“菠萝”终于有了新进展,宫崎骏惆怅了很久的心情开心了起来,笑得像个孩子。接下来就是抓紧时间,继续后面的部分。
他一直像孩子一样在观察着这个世界,能看到大人们所看不到的精彩,创作出令人感叹的作品。为什么他的动画总是百看不厌,画面精美到随便一帧都可以保留下来做壁纸。这和他对每一部作品的极致追求有着莫大的关系。
《时代周刊》称赞宫崎骏对手绘的坚持,“犹如清水滴在长满青苔的岩石上,犹如一列火车在黎明时分驶过大海。”
年少多坎坷
宫崎骏第一部动画作品是《少年忍者》在1964年与大家见面,这部作品并没有让他爆火。
大学毕业后,宫崎骏就进入「东映公司」工作,当时拿着微薄的薪水,(折合人民币1000多元)支付600多元的房租。
状态跟现在刚毕业去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一样。
工作上也没少被压榨,「东映公司」的老板要求员工绘画必须按照程式来,不能有自己的创新,程式大多追寻「迪士尼」的步伐。
不然,做出来的动画电影,票房没有保证,那个时候还是迪士尼一足鼎立的状态,其他国家的动画基本都要效仿它们。
宫崎骏一直觉得为了拍电影而画漫画,是对漫画的不尊重,不过他还是画起来了,后来创作出了他的成名之作《风之谷》
这部动画讲述了一千年后的人们,生活在看似美丽,其实危机四伏的环境里,在经过人类毁灭的浩劫后,终于找到一个可以栖息的风之谷。
在这次《千与千寻》在国内上映之前,宫崎骏的另一部高口碑的作品——《龙猫》在去年也在国内上映,取得不错的反响。同样是大家熟知的片子,时隔多年仍然能带给大家感动。
《龙猫》里的剧情,有很多是来自宫崎骏当下的真情实感,他把对母亲的思念融入其中。小梅和小月求助龙猫带自己去医院找妈妈,最后来到医院的他们发现妈妈只是得了感冒,并无大碍。
《龙猫》的出现,不仅挽回了近乎破产的吉卜力工作室,也让美国动画看到了亚洲动画的曙光,《玩具总动员3》片尾彩蛋对《龙猫》的致敬以及《超能陆战队》里《龙猫》的影子,都在说明亚洲动画终于得到了该有的尊重。
早在1922年,法国影评家埃利·福尔满含感情的预言:“终有一天动画片会具有纵深感,造型高超,色彩有层次......会有德拉克洛瓦的心灵、鲁本斯的魅力、戈雅的激情、米开朗基罗的活力。一种视觉交响乐,较之最伟大的音乐家创作的有声交响乐更为令人激动。”
八十年后,世界动画界最接近埃利·福尔梦想的,首推宫崎骏。
宫崎骏可以说是日本动画界的一个传奇,无法想象日本的动画事业要是没有他的存在,肯定大大的逊色。
他是第一位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同时也是日本三代动画家中,承前启后的精神支柱人物。宫崎骏在打破手冢治虫巨人阴影的同时,用自己坚毅的性格和永不妥协的奋斗又为后代动画家做出了榜样。
资料收集不易,各位客官看在宫老爷份上,请给个赞再离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