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版本)高考结束,莫让【志愿】毁未来!你最需要的志愿填报大神来了!
子韩按:高考,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这是一场影响亿万中国人命运的考试。当高考结束后,公众讨论和关注最多的就是高考填报志愿的问题,因为十年苦读为高考,高考志愿即为未来。今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题提到,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发生的,而高考志愿填报,最终你录取的学校,专业,很有可能就是你未来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那么如何为志愿填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何避免高分低录甚至落榜?如何科学地选择院校和专业?甚至于,在对任何专业都还不感兴趣的条件下,如何为自己的未来,科学地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从而规避进入职场后的种种坑。
今天,曾经开发过“高考志愿分析系统”的庆仁,做客未来FM,向我们讲述,他当年是在怎样的契机下搭建这个“高考志愿分析系统”?
Q:庆仁当年是在怎样的契机下搭建这个“高考志愿分析系统”?
A:因为每年高考都有一千万左右的考生,所以已存在很多比较成熟的商业化高考填报分析系统(这里就不做具体推荐了吧),可以通过具体的考生高考所在地区、文理分科、高考分数或预估分数,结合多年的高考大数据分析,给出一些高校及专业的报考建议,甚至能以可视化数据图表的形式为考生进行各高校录取概率的展示。我最开始做这个是为了帮自己当时参加高考的妹妹填报高考志愿,后来觉得比较感兴趣,就和别人一起研究并进行了这方面的一些工作。当时发现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对于很多考生和家长来说,都是第一次面对高考和高考志愿的填报,即便存在比较成熟的分析系统,面对系统给出的分析报告,难免还会心有疑问——究竟该怎样填报高校和专业,才能使考生高考成绩得到最优化的利用?针对这个关键问题,我和朋友一起为家长和考生答疑解惑,为考生的高考志愿填报进行分析引导,并提出一些建议。
■ 源于unsplash
Q:在经历了十二年的寒窗苦读之后,绝大部分考生和家长都是秉持着不浪费考分的情况下,选择最贴合考分的志愿,庆仁又是如何看待这一报考方法的呢?这样的报考方式是否是科学的呢?
A:考生和家长在预估了高考分数或者拿到高考分数后,最主要的想法就是把分数最优化利用,不辜负寒窗苦读十二年的成绩。所以很多家长最常见的报考方式就是拿着高考成绩去比较,筛选出来一些高校,然后再在这些与考生成绩比较匹配的高校中进行专业的选取,选取专业的时候先考虑成绩,继而才是高校强势专业、个人兴趣、就业前景等细节因素。所以归结起来,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需要考虑的考生自身方面的因素主要有:高考成绩、个人兴趣、身体条件等;需要考虑的高校方面的因素有:高校名气(综合排名、专业排名等)、地理位置等;需要考虑的社会方面的因素一般就是就业前景。这些方面的因素相互影响,有促进也有制约。因此“唯成绩论”的高考填报方式经常会使考生错过很多选择的机会。
举个真实的例子,某考生在高考的时候分数相当不错,因此家长在对高考成绩和高校名气分析的基础上,填报了东南大学医学专业并被其录取,但考生兴趣在计算机方向。在经历了两年的医学专业学习后,考生意识到学医不是自己的人生方向,因而毅然选择退学复读,考取了另一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现在在日本攻读计算机方向的研究生;
另一例子,某考生的高考成绩很高,因而填报了国防科技大学,但是经过近两年训练之后,感觉自己的身体并不能接受国防科技大学的体能训练,因而转学到了湖南的另一所大学(确认过了,这种情况确实是可以大学转学),但是相对于他当年的高考成绩来说,就读该大学很亏,不过他并不想再复读参加高考,也就只能接受这个结果了。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高考填报志愿时不能“唯分数论”,单独的某个因素通常不足以支撑高校和专业的选择。我们通常是将这些因素都列出来,让考生和家长先针对单个因素进行考虑和选择,再赋予这些因素一个权重,最后综合起来考虑,得到一个相对比较全面的“最优解”,其实也就是相当于层次分析法(AHP)在高考志愿填报当中的具体应用。
■ 层次结构模型 (向宇,2012)
■ 志愿选择判断矩阵表 (向宇,2012)
PS:上述两幅图的具体解释可见学术论文:向宇. 层次分析法在高考志愿选择策略上的应用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04).
Q:很多考生都面临这样的问题,高考之前埋头苦读,只为提高高考的成绩,高考结束之后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也不清楚自己以后想要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而眼前面对的就是专业的选择。对于这样的考生,庆仁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A:很多考生都面临这样的问题,高考之前埋头苦读,只为提高高考的成绩,高考结束之后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也不清楚自己以后想要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而眼前面对的就是专业的选择。结合我在从事高考志愿填报时的经验和自身的体会,在当前对未来职业没有明确规划,而自身也没有强烈的意愿要学习什么专业的情况下,不建议选择专业性特别强的专业,基础性学科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在本科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或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那么不管是选择更换专业、继续深造还是毕业工作,基础学科都可以提供更多更广的选择,现在很多高校针对这一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就是进行所谓的大类招生,在专业细分前侧重基础学科的教育,入学一到两年后再让学生进行具体专业的选择。
■ 源于unsplash
Q:高考填报的过程本就是纷繁复杂的,高考填报过程中,存在有许多的高校选择和志愿填报上细节的问题,在这里,庆仁也给大家提一个醒。
A: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除了之前举的例子中提到的,由于考虑因素不够全面导致的问题,还有的就是一些高校选择和志愿填报上细节的问题。比如,不同高校在不同地区的招生政策会有所区别,这些区别在高校自己每年的招生简章上都会写的很清楚,包括录取数、录取方式、提档比例等。其中录取数和录取方式会影响到考生录取到某一高校后,专业志愿的录取,而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高校招生简章中对于提档比例、退档条件的说明,因为这一点的影响比较大,考生若没有注意这一项说明,可能存在被某一高校提档后,由于无法被专业志愿录取而被退档的风险。退档之后可能就会错过别的高校志愿的录取,造成极大的损失。
另外,有一个经验是,在进行高考志愿填报高校选择的时候,考生成绩在该省份当年度排名往往比成绩更有参考价值。同一所高校在同一省份不同年度招生的录取成绩可能会随着高考试题难度、当年度考生报考情况而有很大差异,但成绩排名区间往往不会存在很大差别(有时候当地高考志愿填报方式的改变会造成录取成绩排名区间的极大变化,比如由估分报考改为已知成绩报考),因此在了解了当地近几年高考志愿填报方式之后,考生成绩排名的参考价值大于考生成绩。
■ 源于unsplash
Q:据权威报告显示:我们国家的在校生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一,高校数量世界第二。而高校之间,根据各项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标准也有相应的排名,高校排名可以提供比较的信息并增进对高等教育的了解,但不能是唯一一种用来评价高等教育应是什么与应做什么的方式。那么在志愿报考的过程中,如何科学和理性地将高校排名纳入考虑呢?
A:每年都会发布各种大学排名,国际的国内的都有,比如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的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等,这些排名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学的实力。国内之前对大学的标签也很多,从之前的985,211到现在的双一流,这些都可以作为大学实力的一个参考。另外,有很多高校在某一专业领域很被认可,类似的高校标签也很多,比如法律学科的“五院四系”,国防工业和信息化方面学科的“国防七子”,“兵工七子”,通信电子信息学科的“两电一邮”,“电信六子”,建筑学科的“老八校”,“新八校”,金融财经学科的“六星财大”,“金融四校”等等。高校的实力大部分还是和名气成正比的,这些排名和标签都可以作为“好大学”评价的客观标准。但是就高考志愿填报来说,除去这些“客观标准”,很多“主观标准”也不能说不重要,比如有的考生觉得实力排名相差无几的两所高校,离家近的就是更好,有的则认为在大城市的高校好,还有的认为气候环境适宜的高校好,这些标准都因人而异。
■ Shanghai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 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Q:在一流大学的二流专业和二流大学的王牌专业之间该怎么选择?
A:我看过一篇官方资料,资料显示国内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随着学历的提升,毕业后所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也是提升的。换句话说,有很大一部分的本科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其实与本科专业是不相关的。在这种情况下考虑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听到那句在高考报志愿时候的俗话——本科看学校,研究生看专业。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如果面临这两个选择,我个人认为还是选择一流大学比较好,如果之后又读研的打算,可以再进一步选择王牌专业。当然,不管怎么选择,高考报志愿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之后在校期间个人的学习情况,社会上该专业对应工作的发展情况等对个人的影响都会很大。
■ 源于unsplash
Staff
讲述者| @庆仁
主播 | @子韩
制作人|@子韩 & @青三
文字| @越泽 & @怀瑾
运营| @青三 & @文昊
配图| @unsplash & @向宇
BGM List
01. ALISON-AUDIONAUTIX.COM
02. Bird In Hand-AUDIONAUTIX.COM
03. On my way-Kevin MacLeod
04. Sunny Rasta-Alexander Nakar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