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中华之太原六(下)

前言:无论是对史前文化,还是夏商周时代,山西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看过太原上/中两篇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晋祠拥有三千年历史,也注定了山西同样是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可是你知道吗?山西最早的文化竟然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243万年前的西侯度遗址),是史前人类活动的重要文化遗址之一。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也是中原与北方草原文化的交汇地带,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孕育了深厚的人类和中华文明。仅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就达到了500多处,各种大型动物化石证明了早在远古时期,这里就是“动物王国”。而山西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更是遍布全省,达到2000余处。历史的发展将文明推进,逐渐还原了中国最初的样貌。这里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你可知,史书中最早出现的中国一词,正是上古虞舜时代的山西南部。

1、山西博物院

历史随着人类考古的发现,总是被不断改写,逐渐接近真实。每参观完一个地方的博物馆,都能更新了我对历史的认知。

是的,我要讲的正是山西博物院。既然是院,就更具学术研究价值,体系也更庞大。令人意外的是,山西博物院的馆藏达到了惊人的51万余件,是湘博、河南博物院的3倍,是湖北博物馆的2倍多。甚至还多得放不下,要另外开设分馆来陈列。馆藏如此丰富壮观,我们岂能错过?如果时间允许,最好花一天时间来参观。

山西博物院

奇怪的是,无论展馆大小,暑期的博物馆似乎永远都是人山人海。拍照、欣赏展品以及蹭听讲解,全凭一身本事。好在我们俩早已轻车熟路,顺着一名讲解员的手势,我见到了中国最早的龙图腾。与其说是龙,倒不如说更像蛇。其实龙就是由蛇演变而来,它规整地盘踞在陶盘的内壁,嘴里吐了一支麦穗。用作礼器,大抵象征五谷丰登的含义。一如晋博的外观,是上大下小的倒梯形构造,正中间是一个顶的结构,就像古代的粮仓,寓意丰衣足食,生活安定。

无论是粮仓造型还是这条龙里的麦穗,中华民族对吃这件事,绝对是刻在基因里的热爱。这件彩陶叫彩绘蟠龙盘,距今约4300-3800年。

彩绘蟠龙盘

和这一时期一同发现的还有观象台,是我国最早的天文观测设施,比英国巨石阵还早500年。在扁陶壶上的红色文字,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文字,也就是比甲骨文还早很久。它们都来自我国黄河流域史前最大的城址—陶寺遗址。在山西大地发现的新石器遗址对我国五千年前国家的产生和夏文化的探索研究都具重要意义。

我国最早的文字

晋国霸业这个展厅是晋文化章程中最灿烂最精华的阶段,讲述了三千多年前晋与三晋之间800多年的历史。时间允许的话,这个部分可以重点观摩。镇馆之宝晋候鸟尊就出自这个展厅,晋博还特地为镇馆之宝安排了一个单独的展厅,也不用你特意找,更不会人挤人,就安放在这个展厅的入口位置。

晋候鸟尊

晋候鸟尊出土于第一代晋候燮父(唐叔虞之子)之墓。一眼看去,你就能直观感受到鸟尊礼器的精巧。这尊凤鸟伫立回眸,鸟背上还有一只小鸟依偎。最奇妙的是,凤鸟的羽翼和尾部内卷的结构刚好是大象的头部,所以鸟尊也是两种动物的结合体。它的尾部和前两足正好构成三点,又增加了稳定性。不仅造型美观,还兼具实用功能。要感谢文物修复师,重新为我们呈现了这绝世的作品。而晋博的院徽就是用鸟尊来设计的。

除了鸟尊,其他很多青铜器都令我印象深刻。它们大多造型新颖,构思巧妙,纹饰精美,工艺精湛,令人耳目一新,许多甚至还非常可爱。

这件最萌青铜器,你见过么?两只背靠背的猫头鹰组合到一起就成了这尊鸮卣,是不是和愤怒的小鸟很像?鸮卣被称为是晋博最萌的青铜器。看到鸮卣,我也想起了河南博物院的妇好鸮尊,同样是以猫头鹰为原型的青铜器,却呈现了完全不同的风格和造型。我不得不叹服古代匠人的巧思。

鸮卣

龙形觥,看起来像浮在水面上的龙舟,还像一只悠然自得的鳄鱼。两侧的四个小环可以将龙形觥挂起来,下面生火,用来温酒。倒酒时,酒就从稀疏的龙齿牙缝间缓缓流出。

龙形觥

我终于明白,原来“觥筹交错”中的觥就是青铜器里的酒器。曾经的不理解到现在的豁然开朗仅仅只需几秒。

还有各种各样叫不出名字的青铜器。总有那么几款能让你喜欢。

我挤入一众参观人群,来到展柜前,一尊雁鱼铜灯呈现在我眼前。大雁伫立,回首衔鱼。鱼身不仅可以转动调节灯光,还能防风,油灯燃起的烟气可通过雁颈导入盛水的雁腹,很环保。有点像现在的空气净化器。回忆起来,我曾在几大博物馆都见过类似的环保灯青铜造型。这在当时的贵族圈里算是人手必备的好东西。

雁鱼铜灯

讲解员说,雁鱼铜灯本应是一对。太原机场的设计就是以一对雁鱼铜灯为原型打造的。仿佛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太原机场

古代没有那么多娱乐设备和活动,让古人有更多时间去看世间万物,去思考、去想象、去创造,最后变成了一件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晋博的宝贝还有很多。比曾侯乙编钟还要早600多年的西周晋侯苏钟,可惜至今从未合体过;像被子一样长的玉组佩;中原和北方文化交融下的胡傅酒樽,都是非凡的文化瑰宝。还有诸多可爱的显眼包,你看到的第一眼就会情不自禁扬起嘴角。我曾想,到底是怎样的匠人会做出如此俏皮的作品来?如果有机会,请你亲自去参观。去慢慢欣赏每一件作品,去聆听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

在我拍下的晋博图片中,有三张戏曲服的特写引起了我的注意。原来山西是戏曲的发祥地之一,戏曲最早是起源于先秦时期,用来祭祀酬神,一方方戏台也由此诞生。到了宋元时期,山西的戏曲文化发展至鼎盛。它们或以雕砖、或以戏台、又或以陶瓷的形式出现在晋博。现如今,山西全省还有2000余座戏台,是全国之最。全省戏曲剧种52多种,如果你很爱戏曲文化,得去山西看看。

戏曲服饰

2、太原古县城

在太原古县城,或许你可以初步体验到山西的戏曲文化。随着夜市来临,一些商家以古代的传统形式在宣传。他们身着古装,推着推车,敲着锣,在古城里到处奔走相告,希望游客能前往观看。

高耸巍峨的城墙将古县城的全方位包围,走入偌大的古县城,街道林立,似乎一时分不清东南西北。还有种误入西安城墙的错觉,高大宏伟的城楼建筑,需要仰望60度才能看到顶。随着暮色降临,灯火辉煌的钟楼在夜空下光彩夺目。我拍下了这道风景,听说太原钟楼是唯一能与西安钟楼媲美的建筑。

太原钟楼

但古县城的建筑都很新,看来大多是仿古建筑。如今的夜市也变得更为商业化,有些街道还未被开发,走过去一阵冷清。

闹腾的夜市里,一处较为昏暗的平地上,一位五六岁的小男孩在自制的饮料小摊位前卖力吆喝,2-5块一杯,身旁没有长辈。他口条流畅,丝毫不胆怯,吆喝声盖过了身边所有人。他老练的样子让人刮目相看。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一位晋商的身影。

3、美食“荒漠”?

这一路走来,每个地方都有让我们大饱口福的美食。长沙早餐店的米粉;武汉鲜香油光的蒸虾;郑州的焖饼、红豆沙;洛阳的包子、美龄粥等等,每一个都令我印象深刻。但在太原,第一顿外卖就把我们吃吐了。

北方的外卖份量倒是很大,可令我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这里的菜竟然加了不少糖。印象中只有江浙沪一带喜好往菜里放糖,怎么北方人也爱放糖?一向习惯了无糖的餐饮,我们对放糖的菜一时难以接受。哪怕是在满是美食的太原中心商业街,老公来回走了几个街区,愣是没找到让他满意的餐饮店。最后只能买点小吃来填饱肚子。

在太原,唯一让我们慰藉的美食是这两份普通至极的烙饼。在破旧的街道边,小店才刚刚开始晚市生意。我和老公成了小店的第一波客人。令我们意外的是,纯手工的葱花烙饼又香又劲道,裹着温热的余温,越嚼越香。配着一碗丸子汤,似乎是恰到好处的般配。我们要了一份又一份。

烙饼

还有一种小吃很有意思,是用土做的面食,像花生一般大小,色泽焦黄,入口嘎嘣脆。在太原夜市体验了一把真正的吃土。我们正是在古县城偶然看到的摊位,它叫炒祺。纯手工制作的炒祺,以精面粉和五香大料为原料,再用白面、食油、土鸡蛋、白糖和盐等土炒制而成。居然还有各种各样的口味。十块钱一大包,吃半个月都绰绰有余。你或许会惊讶,这用土做的炒祺还能健胃养胃,而且还是全国绝无仅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炒祺

说太原是美食荒漠当然是玩笑,离开的那天晚上,我们在下车的一条马路边发现了很多当地特色的餐馆,可惜大晚上吃饱饭的我们,已然无法摄入更多的碳水。没有吃到真正的特色美食,许是我们在太原的一大遗憾。

4、旅行的拮据

还有一个小遗憾便是离开当天的植物园行程未履行。听说这里有60米超长的网红星空扶梯,如时空隧道,又有坠入璀璨星河的浪漫,还有明星在这里打卡过。正值旺季,想必植物园里的植物和小动物们正悄然绽放着勃勃生机。旺季最佳进入园内的时间点是下午三点-四点之间,你可以同时观赏到白天和黑夜的美景,还有那条闪耀的星空扶梯。

太原植物园

其实我们俩当天下午早就到了植物园门口,以为可以在门口欣赏到网红扶梯,可惜植物园所有建筑物都在内部。即使是从入口附近的停车场向里望去,也只能看到建筑物的顶部。想要一睹真容的唯一办法就是买票。50一张的门票在此刻让我犹豫了,每天的流水支出让我们对价格格外敏感。本着一路节省的原则,如果不是赫赫有名的景点,不去也罢。于是,我们在植物园售票大厅里,和其他很多人一样,决定把下午剩余的几小时用来休息。

把植物园门票省下来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出于住宿的考量。走过五个城市,近300一晚的酒店费已经是我们最豪华的住宿规格了,而且是在小县城。确实,贵的好处是,酒店的配套设施、服务和整洁程度很高,连卫生间马桶都是智能型,两周以来总算是体验了一把高档住宿的服务。更重要的是,酒店看起来崭新的洗衣机解放了我两天的双手,让我无比开心。

老公说,长途旅行,我们偶尔也要住住好的。似乎很有道理。糙米吃多了,偶尔来个甜品,也许更有继续走下去的动力了。

这就是我们在山西的故事。无论是晋祠还是晋博,都填补了我对山西的一无所知。山西,就像一位50岁的中年人,沉稳、厚重、承载着民族融合的使命,带着历史的沧桑感迎接未来。

下一站石家庄,我们遇到了一些意外状况。欲知详情,请订阅公众号哦!我们环游中国的故事很长,敬请期待更多大美中华系列内容。

(关注我获取更多精彩原创内容,同时请大家多多支持原创,多多点赞、收藏&转发)

往期精彩内容:

大美中华之太原晋祠六(上)

大美中华之太原晋祠六(中)

大美中华之洛邑神都五(上)

大美中华之洛邑神都五(中)

大美中华之洛邑神都五(下)

大美中华之洛邑神都五(终)

大美中华之中原郑州四

大美中华之胖东来初体验三(上)

大美中华之胖东来自由.爱三(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