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爷,我服了!


这个爷们儿天天涂脂抹粉 116


作为一个传承人

虽然辛苦,也很累

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因为选择了这门手艺

这就是自己的责任

——张忠强


每个人的回忆里都珍藏着一个心爱的玩具,守护着纯真的童年时光。兔儿爷,作为老北京的民间民俗玩具,自然是一代人心中最美好的记忆。但随着时代发展,兔儿爷日益没落甚至失传过一段时日。而如今,年逾五十的张忠强作为北京泥彩塑的第五代传承人,也是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用尽一生传承和守护着这门手艺。

张忠强出生在北京琉璃厂,这里曾是清代烧制琉璃瓦的官窑所在地,所以他从小与泥土就有着密不可分的情缘。儿时张忠强对泥塑就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制作一些泥艺小玩意。在当时,兔儿爷可是一件极为奢侈的玩具,只有在中秋时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玩得起,若能借来玩一两分钟都是幸运的,因此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兔儿爷成了张忠强最大的梦想。

兔儿爷曾失传过一段时间,直到1980年后作为代表北京传统特色的工艺品再次兴起。张忠强跟随当时的师傅学习制作兔儿爷的手艺,到如今已有十多个年头,他也一直把传承这门手艺视作自己的责任,为更多人宣扬着老北京的特色文化。从每一次塑性到每一笔的勾画,全部都是纯手工彩绘而成,因此每一件兔儿爷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兔儿爷作为老北京的传统手工泥塑玩具,拥有300多年的历史,不仅是老北京的吉祥物,也是守护神。相传明末清初,京城发生了一场瘟疫,郎中们束手无策。百姓们只好烧香拜佛祈求神灵,嫦娥不忍这人间疾苦便派捣药的玉兔下凡,用灵芝仙草做成月饼为百姓治愈了瘟疫。人们制作兔儿爷以示感恩,如今更是成为北京的“大阿福”寓意着平安吉祥,在中秋和过年的时作为赠礼为亲朋好友送去祝福。

当今孩子们的童年更多的是沉浸在网络和电子产品中,已经很少能见到传统玩具的身影。张忠强现在的主要工作是将兔儿爷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份带进校园,教授孩子们制作的过程,让他们用亲身经历感受并传承,从而不忘记传统文化的根。在小小的泥塑里埋藏着对一座城市、一门手艺的浓浓情意。


兔儿爷作为老北京传统的民俗工艺品,是人们向上天祈求福瑞的载器,也是孩子们充满童趣的玩具,大人们彼此祝福的赠礼。其中饱藏的神话故事,以及人们对神明的敬畏与感恩,这一切构筑出的传统文化滋养着这里的人们。而如今手艺人的传承与创新,不仅是为这条文化命脉做最后的坚守,更让它在时代变迁中历久弥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春天在新绿的树下拍照,夏天在晚风中吃甜筒,秋天去看苍黄的山林,冬天一起打盹。还有啊,我们要养一只...
    薄荷喋喋阅读 327评论 0 0
  • 前天医院来了个孕妇,从身形看应该有八个月的身孕了。她是独自一个人来医院的,就提着一个小包。护士把刚出院病人的那张床...
    一起育儿阅读 401评论 0 2
  • 元认知能力 ——重新学习笑来老师《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笔记专题(10) 一、讲了什么 这篇文章打磨的概念是“元认知能...
    从零再次起步阅读 49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