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们去看了一场大型演出《太行红日》,那画面非常让我震撼。整个主体以大壮的穿越为主线,讲述了林县人民为了抗旱,战天斗地,在巍巍太行山上开凿人工天河红旗渠的事迹。当舞台灯光亮起,太行山的峭壁以雄浑的姿态呈现在眼前,机械装置模拟的飞沙走石裹挟着历史的厚重扑面而来,那一刻,我仿佛也跟随主角大壮穿越回了那段燃情岁月。
演出中,铁锤与岩石碰撞的铿锵声响彻剧场,演员们青筋暴起、汗流浃背,用极具张力的肢体语言,演绎出林县人民在悬崖峭壁上凿石开山的艰难。他们腰系绳索,悬于半空,一锤一钎凿出希望的场景,让我的心紧紧揪起。剧中有位老石匠,布满老茧的双手颤抖着握紧锤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口中念叨着“渠不通,人不走”,这样朴实而又震撼人心的台词,将老一辈建设者们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还有女青年们肩挑沉重的石料,在崎岖山路上健步如飞,她们的歌声回荡在剧场:“千难万险脚下踩,誓把山河重安排”,那嘹亮的歌声中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屈的信念。
最令人动容的是当红旗渠通水的那一刻,舞台上水流奔涌而下,演员们欢呼雀跃,泪水与水花交织。此时,现代青年大壮站在人群中,眼中满是敬佩与感动。这种时空交错的呈现方式,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红旗渠工程的伟大,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红旗渠精神穿越时空的力量。它不仅仅是一条灌溉之渠,更是一座精神丰碑,镌刻着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品格。
走出剧场,夜晚的风轻轻拂过脸庞,而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在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今天,红旗渠精神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着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只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团结一心的力量,就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跨不过的坎。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将其融入到学习与生活中,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奋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