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两日游玩回来之后的这几天,基本上憋足的行走于回忆与文字间,毕竟很多年没写过东西了,却又一直有个愿望,希望能把自己这些年来体验自然的足迹与稍纵即逝灵闪的感悟都用文字随时编织起来,让生命的花园越来越清新旺盛。
“所以开始吧,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有点受摩西效应的影响。
在游览悬空寺时,人海模式已经开启,决定不去攀爬凑热闹了,听着导游的讲述,简单了解悬空寺的惊险特点与构造奇妙。得知我们所站立的位置名叫“金龙峡”,东侧是恒山的主峰天峰岭(可惜只爬到3/4),西侧是恒山第二主峰翠屏山,建于北魏后期的悬空寺千百年来像一座浮雕一样的悬挂在翠屏峰上,距离地面不超过90米。悬空寺是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三层楼阁。底部全用木柱支撑,这些柱子还长短不一,用的受力,有的虚设,有的还在晃动……
看着看着心都跟着悬起来了,想象着这些数得见的木柱子会不会突然折毁断裂呢,又或者在无人的时候,会不会飞出几个身怀绝技的武者就着月光来比试,刀光剑影中又似乎有若隐若现洞察一切的高人出没其中……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将我拉回了现实,原来是从悬空寺返程路过的爸爸正教孩子古诗。李白的诗正是形容此寺的惊险,显然实践是最好的教科书,除非身临其境,否则根本体会不到这种奇特的气势。
所以古往今来,有不少文人墨客为睹其魅力而亲临此地,据说李白云游至此曾在醉酒后大笔挥毫“壮观”二字,现场也有碑石资料佐证。公元1633年,地理学家徐霞客游览后,在他的游记中也留下“天下巨观”的美誉。
站在栏杆处,望着这得天独厚的气候与环境,身边的大排队或为与大石头上面的“悬空寺”三字合影,或为与“霞客遗迹”石碑合影,栏杆下边,更确切地说是悬空寺下边的“壮观”字眼处,密密麻麻的人群,皆在排队等候进寺庙,此处景点人最多了。举目望去,寺内的游客们正踽踽前行,想象着他们欣喜惊奇的表情,步步惊心的体态,刺激惊险却固执向前,顿时想起了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句:“精神乃是涌向天空,追逐上帝的狂飙。”
其实真正让我感兴趣的是山西悬空寺是“三教合一”的寺庙,据说悬空寺内的“三教圣人”是共聚一室来供奉的,这在全国各地极为罕见。相比不远处的名岳恒山道教群,就规模而言此寺乃相形见绌,室内面积不足两百平米且日照时间都超不过两小时,在如此隐蔽的地方,居然有圣人们无声的显化。悬空寺,一切玄妙虚空也尽在方寸。想起了道教祖师王重阳有首诗: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红莲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身处一脉相承的时空里,却没能亲自去拜谒我们的圣人们,倍感遗憾,虔诚期待下次机会。
在距离返程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参观了景区门口附近的一部分摄影展览,其中一张牵引了我敏感的神经,浑源县圆觉寺塔,摄影师高清的镜头再配以两行文字来简约说明。恰好前段时间翻阅过佛经《圆觉经》,竟然真的存有这么一座寺庙,太不可思议了,失落的遗憾的眼睛旋即又光亮了起来。在车里,享受着落日的余晖,孤陋寡闻的我一路又开始了新的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