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例先放结论,正文更精彩:
“讲故事”也是在人类的基因序列中进化积累了几十上百万年的人类本能。正如图像和位置记忆能力一样,本能,永远是最强大的能力。精细编码就是编故事:把原本没有因果关系,没有重要性顺序,甚至没有涵义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的内容,并跟大脑中的其他记忆(主要是图像和位置)联系起来。这就是我们所构建的最终极的记忆宫殿,这就是我们人人都能拥有的最强大脑。
最早的基本人类语言追溯到200万年前,最早的文字产生于5000多年前,那么在没有文字的上百万年里,人类是如何传承自己的经验,经历,技能,思想甚至于历史和文化的呢?
答案是:讲故事。更准确的说,是口述,口口相传, 代代相传。从广义上讲,故事包括所有描述性,叙述性语言,如神话,传说,歌谣等。在文字和图形符号广泛使用之前,语言(口语)是记录历史的主要方式。
对于世界上现有语言的数量,专家们给出的估计是4000到8000种。德国1980年出版的《语言学及语言交际工具问题手册》一书中给出了具体的数字:5561种,经确认的独立语言为2790种,然而其中70%没有相应的文字。没有文字的语言占绝大多数,有文字的语言才是极少数。文字都是人设计的,要文明和社会发展到相当的程度,才有使用文字的需求和设计文字的动力。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都是原住部落语言,少数民族语言或者方言,他们中大多数都没有产生相应文字。
具体到我国,汉族以外有官方认定的55个少数民族,其中34个少数民族(包括瑶族,侗族,布依族等)只有独立民族语言而无相应民族文字。这些无文字少数民族的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在其他民族文献古籍中的记载必然是零星稀少,甚至是一片空白,主要还是依靠民间神话、传说、故事、歌谣等口传形式代代相传下来。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就在《天问》这篇探寻真理、认识自然的诗歌中发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远古时代,天地尚未成形,那时的情形是何人传下来的?又从哪里考察呢?是外星智慧生物传授还是后世智者的的想象推理?我们无法确定。
但无论如何,上古时期天地初成时的情形,还是被传下来了,被上古祖先通过语言传下来了。比如女娲补天,诺亚方舟这类的末日故事。受当时语言水平限制和口传造成的偏差影响,虽然这类故事很多地方语焉不详,但并不能完全看做是痴人梦呓,而是具有一定事实依据的。所以,迪士尼动画《疯狂原始人》中,爸爸边给一家人讲故事边在墙上画岩画的方式,并不是后人的艺术想象。而是真实存在和演化了几十上百万年,在现代学校的教室依然存在的教学场景。
总而言之,“讲故事”,也是在人类的基因序列中进化积累了几十上百万年的人类本能。正如图像和位置记忆能力一样,本能,永远是最强大的能力。
怎么使用这种本能呢?我们来看最强大脑记忆的另外一个秘诀:精细编码(elaborative encoding)其原理很简单,就是编故事:把原本没有因果关系,没有重要性顺序,甚至没有涵义的信息(比如随机数字序列),转化为有意义的内容,跟大脑中的其他记忆(主要是图像和位置)联系起来。这就是我们所构建的最终极的记忆宫殿,这就是我们人人都能拥有的最强大脑。
本文所有内容归为作者原创,遵循 “署名-非商业用途-保持一致”的创作共用协议。个人以非商业目的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公众号:英语语法实验室 作者:古风语者),并不得更改文章内容。不欢迎商业网站擅自复制内容,并且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