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老人更容易迷恋网络

以前我们认为,上网、聊天、刷视频和打游戏是年轻人的专利。


跳广场舞,扎堆晒太阳、聊天是老年人的特色。


但现在事情似乎发生了改变,不是这头,而是那头。


如果你发现自家老人不停地刷抖音或者玩连连看,请不要觉得奇怪。


据统计,目前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老人约为1.4亿人,这是一个非常好庞大的数据。


老人上网都喜欢干啥?他们对什么东西比较感兴趣?


从Quest Mobile的调查结果来看,占据前三位的分别是社交、视频与资讯,紧随其后的是音乐、购物和游戏。考虑到网购和团购被分开,如果两者合并,购物将会排在第三位。


从统计以及报道中,我们可以粗略分析一下原因。


1. 社交


老人面临的最大问题孤独。一个人生活的老人就不用说了,即使是两个人,老人的孤独也是存在的,他们更希望亲人的陪伴,尤其是儿子或女儿,如果还有孙子或孙女相伴,那就真的是老有所乐了。


但在当前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环境下,这种正常的要求却有点可望而不可及。一首老歌唱道“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现在是“为了生活,只能分开来过。”父母在这头,儿孙在另一头,中间是孤独,思念和无奈。


我们应该感谢网络,它让我们以更方便、更快捷和更便宜的方式看到对方,只要通过微信就可以视频。因此,买了智能机之后,许多老人学会使用的第一款APP就是微信,从打字、发语音、视频聊天到抢红包、刷朋友圈。也许,大部分老人都是从微信开始刷手机的。


除了和家人聊天,如果朋友也安装了微信,老人也乐意通过语音或视频和朋友聊天、拉家常。这可以减少他们的孤独感,获得更多的快乐。


2. 视频


微信领进门,修行在抖音。虽然是调侃,但实际上,这涉及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娱乐。老人的娱乐活动本来就不多,他们通常没有长期健康的兴趣爱好,比如打球、跑步、骑行、健身或者阅读。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的行动更加困难,导致他们更喜欢安静地待着,而不是外出活动。由于视力不好,他们很难去看书。团体活动如打牌、打麻也会比较困难,自己要有时间,还要预约他人的时间。另外,老人身体不好,今天腿痛,明天腰疼,后天要去医院,很难凑齐人数。


但自从有了智能手机,有了视频,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首先,视频网站的操作界面都非常友好,使用起来没有难度,会玩微信肯定也会玩抖音。其次,看视频没有技术门槛,这对许多不太认字的老人来说简直就是福音。最重要的是,看视频,可以获得许多快乐,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段视频有多搞笑。


从心理上来说,不可预知的奖励可以释放更多的多巴胺,可以带来更多的快乐。与此同时,多巴胺会强化这种寻找快乐的动机,带来进一步的渴望,老人只要想到视频能带来这么多的快乐,就会不自觉地拿起手机,然后不停地刷。另一方面,多巴胺具有强化学习的作用,为了找到更好看的视频,老人也会看其它APP,比如头条、快手或者B站,这是老人手机上APP增多的一个原因。


此外,现在APP非常智能,它会收集用户的数据,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推荐相应的信息。重复多次之后,形成了习惯,“手机族”进一步发展壮大,只不过,这一次的对象是老年人。


老人由于受到孤独、寂寞、家庭不和睦等消极因素的影响,意志力和自控力被削弱,更容易沉溺于手机和网络,也更容易形成手机依赖症。


3. 资讯


通常情况下,老人的信息会相对闭塞并且滞后,这让他们有一种落后于时代的感觉,为了弥补信息的不足,许多老人选择通过手机获取信息。今日头条的成功,也有众多老人的一份功劳,而且今日头条会给读者推送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对老人来说,这简直是“瞌睡的人遇到枕头。”除了获取信息,还有部分老人在手机上看网络小说,于是对手机和网络的依赖进一步加强了。


4. 其它


其它的爱好比如听音乐、购物或者游戏,都是从某个方面解决老人的痛点,同时老人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更多好玩的项目,在多巴胺的作用下,老人获得了快乐,于是不停地重复这个行为,期望能获得更多的快乐,如此周而复始,养成习惯,甚至上瘾。


总结一下:


这是一个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我们已经离不开手机,也离不开网络,老人也一样。手机和网络给老人解决了许多问题,并带来了许多快乐,尽管有一定的副作用,但社会是向前发展的,我们不可能把智能机都换成老人机,更不可能把网络取消。我们能做的就是多提醒、多沟通,请老人多注意眼睛和身体,有能力的话,多陪伴他们。毕竟生活不易,多些理解,多些宽容,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