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了一篇文章:《如何每天给自己做复盘笔记》。对于文章的一些观点和提出来的做法很是赞同。
恰好今天就是周日,就按照文章中所说。来过周记兼周复盘,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时间的分配
(因为一直有记录时间使用的习惯,所以这个时间分配的分析对于我不会很有难度。)
首先,看一下上一周所有时间的分配情况:
可以看出阅读和学习的时间非常缺乏,尤其是学习时间,上一周是0。
细思之下,发现上周的周一(9月24日)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也是中秋“小长假”的最后一天。所以,本周之后余下的几天可以说是“惯性”的“节假后遗症”了……
再仔细思考,会发现其实除了“中秋”有“节假后遗症”之外,春节呢?清明呢?端午呢?五一呢?这每个假期是否都有所“后遗”?接着要到的十一国庆长假,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况?真是会有“细思极恐”的感觉了。
接着又有叔叔来穗和岳父生日,这就又“耽误”两天,属于正常“损耗”。
其实还有很多零星未全面记录的时间,比如刷微信,看手机其实占了所谓“休息”的大部分时间。
所以,除了调整时间安排外,记录准确性也需注意提高。
二、值得肯定的事情
- 日更100天达成。
- 开通公众号。
九月二十六日(星期三)是岳父的生日,同时也是我坚持写作“日更”的第100天。我个人感觉挺值得骄傲的。起码从不知道改写什么好,进化到目前,写起来有点“自然而然”的感觉了。
在同一天我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虽然没几个人关注……(连我自己算上去也就三个粉)哈哈。但是,每个成功的公众号都是从零粉开始的,不是吗?
而且,目前处于刚开始的阶段,我这个号还是非常“简陋”,缺乏“干货”、好东西以飨读者。就算推广,也没啥好推的。
三、需要改进的地方
- 缺乏深入思考。
- 学习、阅读等自我增值时间安排不足。
- 留给家人的时间太少。
发现整个人生,一直到上周,思考总是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与洞察。导致看事情,想问题不能长久,目光短浅。经常的情况就是:事后再后悔!但是一切已经太晚。
学习、阅读等时间留的太少,输入的不足直接导致输出乏力。
留给家人的时间太少。每天基本就是晚餐的时间能聚在一起,但也不是很能得到每天都可以一起晚餐。直接导致亲人之间沟通缺乏,问题出现。
以上几点,亟待解决!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之间,再过两个小时,2018就只是四分之一了,你的年初计划还好吗?
愿大家珍惜光阴,莫负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