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写于1927年3月,当时主席34岁,是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还是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面对当时党内外对于农民运动的质疑和批评,主席深入湖南五个县,进行了为期32天的考察,写了这篇文章,对农民运动进行了充分肯定。
对于一件事情的看法,往往取决于站的位置。如果站在土豪劣绅的角度,自然认为农民运动“糟得很”“过分”,是“痞子运动”;但如果像主席一样站在农民的立场、站在最底层人民的立场,就会认为农民运动“好得很”,运动中的农民是“革命先锋”。
主席这篇文章令人佩服,一是他的结论,是在详实的调研基础上得出来的,和那些身在大城市批评农民运动的人截然不同;二是主席反驳了错误观点以后,还对农民协会做的十四件大事逐一进行了分析,一一进行了肯定,对于党做得不够的地方,还提出了建议,比如对于家族观念、迷信观念、不正确的男女观念,主席不提倡用过大的力量去去除,建议主要推翻地主权力,之后这些自然而然会去除;三是主席能正视自己过去的错误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文中写到:“‘洋学堂’,农民是一向看不惯的。我从前做学生时,回乡看见农民反对‘洋学堂’,也和一般‘洋学生’、‘洋教习’一鼻孔出气,站在洋学堂的利益上面,总觉得农民未免有些不对。民国十四年在乡下住了半年,这时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有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才明白我是错了,农民的道理是对的。乡村小学校的教材,完全说些城里的东西,不合农村的需要。小学教师对待农民的态度又非常之不好,不但不是农民的帮助者,反而变成了农民所讨厌的人。”
摘抄——
1.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每个中国人对于这三项都有选择的自由,不过时局将强迫你迅速地选择罢了。
2.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所要做而没有做到的事,农民在几个月内做到了。这是四十年乃至几千年未曾成就过的奇勋。
3.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4.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
5.中国历来只是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可是地主的文化是由农民造成的,因为造成地主文化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从农民身上掠取的血汗。中国有百分之九十未受文化教育的人民,这个里面,最大多数是农民。农村里地主势力一倒,农民的文化运动便开始了。试看农民一向痛恶学校,如今却在努力办夜学。
6.嘴里天天说“唤起民众”,民众起来了又害怕得要死,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