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吴松超的《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的三分之二的样子,感觉写作方向更明朗清晰了。
这样实用的好书,我怎么到今天才知道啊?我二十年前在干啥?感觉大好时光都浪费了。最近接触了好多好书、杂志,唉,真是相见恨晚呀!之前读的大多书籍,文学性的偏多,都是自己喜欢的,而作为教师专业方面的书籍却很少。为数不多的只有《56号教室的奇迹》、《教师花传书》和《与教育拔河》,这也是最近这两年才读的。
呃,又扯远了,下面我言归正传。谈谈我的收获吧。
第一,听课后尝试写观课记。前两天已试了一篇,正好,明天有市级学科带头人来我校上课,可得仔细听,认真写呀。
第二,认真写教学反思。每天的教学反思至少二百字吧。比如,今天《岳阳楼记》上完了,反思如下:1.课堂上给时间背书,效率比较高,学生背起来也有劲儿。2.鼓励提问这一做法,运用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了。我总说,会提问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提问证明你思考了。提问了的同学有奖励。所以冒出了从不发言的人,问出好问题,比如,临溪而渔的“临”字作何解?跟之前把酒临风,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有何不同?又如,酿泉为酒怎么解释?欧阳修的与民同乐,他真的快乐吗?
第三,要开始写学生故事。从本周开始学生作文,每周写班上一同学,写谁,学生定,我也跟娃一块写,互相督促,互相进步。
第四,要开始尝试写第一篇教材解读。之前从没写过,汗颜呀。
第五,先把书读好。胡适曾说过:“非毕一书,勿读他书。”我读书速度有点慢,书桌上放好几本更影响阅读质量。所以,我只能一本一本读。本周争取把这本书读完。不是说阅读照亮写作吗?
嗯,又想到教育行走中的一句话,行走拓宽世界,读写重建心灵。去读吧,去写吧。至于好不好,有没有用,就不管了,其他的都交给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