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向全世界展示:一个读书人最高的境界和成就

转载自 | 栩然说(ID:xuranshuo)

100年前,有一个人他如饥似渴地读书、旁若无人地读书、数十年如一日地读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是为了救国救民而读书、为了民族独立而读书、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了解放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读书。

他的一生,是手不释卷、终身学习的一生。

他就是"一代天骄"——毛泽东。

1

罗斯·特里尔所著的《毛泽东传》当中有一句大有深意的话:

"中国的革命始发于图书馆"。

很久以前,还曾看到网上讨论过世界上最神奇的职业——图书管理员。

很多我们熟知的著名人物,都和图书馆有着很深的渊源。

比如沈从文是北京香山慈幼院图书管理员;冼星海是国立北京大学图书管理员;博尔赫斯是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

博尔赫斯还曾经说过一句,关于图书馆特别美的话。

如果有天堂,那里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

另外,之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也是解放军某部图书管理员。

他们中最有名的,影响最大的人,应该就是毛泽东,曾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

当然,不是所有的牛人都出自图书管理员,也不是所有的图书管理员都能成为牛人。

图书馆对这些日后取得极大成就的人而言,不过是提供了一个"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平台。

让他们有更宽裕的时间,更多的机会,去干一件时间越长、收益越大,也最值得每个人坚持一辈子的事情:

读书。

2

很多人都知道,毛泽东在25岁的时候,曾经短暂地当过北大的图书管理员。

但少有人知道,毛泽东和图书馆的结缘比这要早得多。

1912 年的时候,19岁的毛泽东,决定从省立第一中学退学了。

在这之前,毛泽东先是在湘乡驻省中学里上了一段时间的课。

没过多久,黄兴连开三枪的广州起义爆发了。

毛泽东激动了,他写了一篇文章,提出要请孙中山当大总统,康有为做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这是他第一次公开表达自己的政见。

但事实上,那时候的他连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之间的主张分歧也弄不太清楚。

很快,辛亥革命爆发了,他又激动了一把,去参加了几个月的革命军。

退伍后,他天天看报纸上的广告,准备报考学校。

一开始报的警察学校,后来看到有一个制造肥皂的学校,不仅不要学费还能有工资,想要学一门手艺的他,改了自己的志愿,决定做一个肥皂制造家。

然后,他一个在政法学校上学的同学,建议他报考政法学校,说这个学校三年毕业后就会变成公务员,连司法考试和国考都免了。

毛泽东再次激动了,他交了一块钱的注册费,准备学政法。

结果在考试之前,又听另一位朋友的建议准备读商业学校,做经济人才。

他把这件事写信告诉了父亲,这让本来就想让儿子经商的父亲非常高兴。

毛泽东去商业学校待了一个月,发现商业学校居然用英语教学,连普通话都没过关的他一怒之下退学了。

这以后,英语成了他的一块心病,直到几十年后他在福建养病时,还随身携带一本《模范英语读本》。

折腾了一大圈,毛泽东回到了文章开头的起点,他考进了省立第一中学。

在这所正规的中学里,他只待了半年就又退学了。

要放在现在,高中还没毕业就不读书了,就是一个标准的"辍学青年"。

但毛泽东之所以选择辍学,有他自己的考虑。

3

省立第一中学的课程有限,毛泽东更多时候是选择自学。

那段时间,他刚自学完成《御批通鉴辑览》,共一百一十六卷。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是什么书?

它上起伏羲氏,下至明亡,几乎是中国古代史籍中记事时间最长的一部编年通史,被称为万世君臣的政治教科书。

但看这本书的毛泽东,当时不过是一个穷山村里刚走出来的农家子弟。

看完这本书后,他并没有喊出什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类激动人心的口号,而是得出了一个影响他终生的结论:

上课还不如自学!

退学后的毛泽东寄居在湘乡会馆,每天都去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

他为自己制订了一个严格的自修计划,早上图书馆一开门就进去,中午只是买两块米糕充饥,算作午餐,直到图书馆关门才出来。

那半年多的自学生涯,毛泽东到底看了多少书,现在不得而知。

但直到很多年后,他在和斯诺聊起来的时候还说,这半年是"极有价值的半年"!

新中国建立后,他回忆起这段历史时仍然深情地说:

“我当时每读一本书,觉得都有新的内容,新的体会。”

并说出了那句经典的比喻:

“一到了图书馆,就像牛进了菜园,尝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地吃一样。"

在这里,他广泛阅读了反映18、19世纪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科学成就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代表作,学到了大量的新知识,受到了空前的新启示。

刘慈欣曾经在《三体》里提到了一个"技术爆炸"的概念。

在我看来,一个人的知识积累也存在一个爆发式增长的时机。

对毛泽东而言,这段在图书馆里独自一人读书求学的日子,也正是他在知识结构上突飞猛进的半年。

这其中的桥梁,就是书籍——毛泽东正是通过博览群书实现这种融合的。

更重要的是,从这以后,毛泽东更加重视课堂之外的读书学习。

他的大量阅读,都是在课堂之外完成的。

除了在图书馆里读书,我还曾经对毛泽东在其他课堂之外的读书情况进行过一次整理,今天趁此机会和大家分享。

4

毛主席曾经在哪里看过书?

——在闹市中。

早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的时候, 毛泽东就有意识地到喧闹的地方去练习闹中求静, 静中求学。

有一次, 他拿着书到长沙市最热闹的南门口去阅读, 任凭人来人往。

声音嘈杂, 他只顾自己专心致志地看书。

有一位同学问他: "你怎么到这种地方来看书啊?人来车往那么乱, 能看得下去吗? "

毛泽东说:

"就因为乱, 我才要来这里看。我要锻炼自己。"

同学又问:"这是练的哪门子功?"

毛泽东答道:

"我们的国家不乱吗? 我要锻炼自己不为乱所动, 在乱中仍然集中全部精力去办成一件事, 朝着自己的目标走下去!"

在闹市中坚持读书,只是一件非常不起眼的小事。

但却是修炼心性的一个好方法。

能做到在闹市中读书,也就意味着有定力在任何情况下坚持读书。

借用村上春树的一句话说:

今天不想读书,所以要去读书,这才是持之以恒的读书之道。

毛主席曾经在哪里看过书?

——在马背上。

1964 年 3 月,一个外国代表团来见毛泽东时,曾经问过他一个问题:

你的马列主义学的这么好,是在哪专门学习的呢?

毛泽东意味深长地回答说:

我是在马背上学的马列主义。

其实这句话并不是俏皮话,毛泽东读过的书很多时候就是战斗中,在部队的行进途中挤出时间来看的。

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就有过这样一件事。

一次毛泽东同志带领一支队伍离开茨坪,到了五斗江。

原地休息时,他便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翻开手上拿的书,全神贯注地看了起来。

天气多变,一会下起毛毛细雨,战士们都戴上了斗笠,但毛泽东同志仍在入神地看书。

直到司务长给他戴斗笠时,他才感觉到并把书收了起来。

1932年打下漳州的时候,缴获非常多,但毛泽东都不感兴趣,要的全都是书。

曾志同志后来回忆说,仗刚一打完,毛泽东就带着她到长溪中学的图书馆去找书,找了很多。

特别是一些马列的著作,就那么放在马背上,一路带到了陕北。

曾经和毛泽东一起行军过的刘英(张闻天夫人)回忆,长征路上,经常没有东西吃,但毛泽东还是坚持看书。

长征途中,每次缴获战利品,毛泽东都抓紧时间去看那些府志、县志,如果能找到一两本书就高兴得不得了。

但为了减轻负重,毛泽东对长征途中缴获的书只能是抓紧看,看完就留在路上了。

1957年,他在北京见到《辞海》的主编之一舒新城时说:

《辞海》我从二十年前使用到现在。在陕北打仗的时候也带着,后来在敌情紧急的情况下,不得不丢下埋藏起来,以后就找不到了。

毛主席曾经在哪里看过书?

——在担架上。

1929年的时候,毛泽东从红四军的主要领导岗位上被选了下来,在闽西的一个农村里养病。

9月,红四军开第八次代表大会,他疟疾发作,都走不了路了,向大会请假。

大家却觉得他是在闹情绪,发函让他务必参会,否则就要给处分。

最后被担架抬到会场里去,大家才相信他是真的病重。

但就是这样,在他被边缘化,需要躺担架了,仍然如饥似渴地读书。

他在给中央的信里,只字不提面临的困难,而是反复要书。

他在给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宣传部部长的李立三的信中写到:

"我知识饥荒到十分,请你时常寄书报给我。"

同一天,毛泽东在致中共中央的信中写到:

"四军党内的团结,……完全不成问题……另请购书一批价约百元,请垫付,我们望得书报如饥似渴,请勿以事小弃置。"

难以想象,毛泽东遇到困难不是向中央叫屈求助,而是不忘提醒他们,要把给他寄书当成大事。

前面提到他读模范英语课本,也是在这段时间。

从这段读书经历里,我们除了看出毛泽东在读书这件事上的热爱和毅力。

还可以得出一个有益的结论:

人在逆境、低谷的时候,与其患得患失,整天抱怨,不如趁着没人理你时多看点书。

唯有不间断地学习,才是让你摆脱苟且与困境的最好方式。

5

毛主席曾经在哪里看过书?

——在床上。

建国后,毛泽东的房间里到处都放着书。

特别是床上,有一半的地方都堆满了书,只有一半是拿来睡觉的。

他经常在办公桌前处理完工作,就躺到床上开始看书,一看几个小时。

他放在床上的书看起来杂乱无章,实际上哪本书放在哪儿,他都心中有数。

他出差的时候,到了地方,也往往要求像在北京那样,到处堆满书。

有一次他出差到杭州,当时的浙江省委的一位负责同志来到毛泽东的住地,初次看到这种情形,以为是毛泽东太忙没有时间整理,便动手整理起来。

毛泽东看到后,立即加以制止。

并且说了一句可以让很多人汗颜的话:

书是要读的,不是用来装璜门面的。有些人喜欢把书锁在书橱里,实际上是不看的。

我后来发现,其实,毛泽东喜欢在床上看书的习惯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有了。

那时候他才十来岁,白天和长工一起干活,晚上就躲在被窝里看一切能看到的书,经常被煤油灯熏得满脸乌黑。

我每次看到这些的时候,总会觉得非常亲切。

因为,这实在像极了我们读中学时拿着手电躲在被窝里看书的样子。

毛主席曾经在哪里看过书?

——在去见马克思先生本人的路上。

毛泽东的读书生涯,一直延续到他生命的弥留之际。

1976年9月7日,经过抢救刚苏醒过来的毛泽东示意要看一本书,他艰难地说了一个"三"字。

由于声音微弱和吐字不清,工作人员没能明白是要哪一本书。

毛泽东显得有些着急,用颤抖的手握笔写下了一个"三"字,又用手敲敲木质的床头。

终于有工作人员猜出他是想看有关日本首相三木武夫的书。

三木武夫是当时日本自由民主党总裁、内阁总理大臣。

他正在日本进行大选,此时病重的毛泽东仍关切地注视着他在日本大选中的情况。

工作人员找来《三木武夫及其政见》这本书,他略微点头,露出满意的神态。

在工作人员帮助下,毛泽东只看了几分钟,就又昏迷过去。

这本书也成了毛泽东去见马克思之前,看过的最后一本书。

根据医疗组护理记录,到了9月8日那天,毛泽东时而昏迷,时而清醒。

清醒过来就看书看文件,一共11次,用时2小时50分钟。

最后一次是下午四点过,几个小时后他就安然辞世了。

四十七年前,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演说中讲过一句话:

年老的也要学习,我如果再过10年死了,那末就要学9年零359天。

最终,他实现了他四十七年前所说的诺言,几乎是在心脏快要停止跳动的时候,才结束了他一生中从未间断过的读书生活。

除了上面列举的这些——在图书馆里,在闹市中,在马背上,在担架上,在床上,在生命的弥留之际……

实际上,毛泽东在课堂之外的读书场景和经历还有很多,无法一一穷尽,比如在出差途中,在陕西的窑洞里,在飞机上、火车上,甚至是在别人的家里。

在还买不起那么多书,也没有那么多的机会接触书的青年时代,毛泽东经常到他的恩师杨昌济和黎锦熙家里看书。

我看过的一个资料里,还曾经记载1910年的时候,他到韶山冲的一个秀才家里去看书。

他珍惜一切可以充实自己头脑的机会,只因为他心底里有一个伟大的夙愿。

这个愿望,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会了解,部分还不能理解的人,在他们人到中年以后,再回头看看主席的传奇人生,一定后悔曾经口出狂言,并且会有不一样的感慨。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有的人,天生就是带着使命感降生的。

6

毛泽东生活的年代,充满了动乱,但他仍然坚持在各个场合,利用一切机会读书。

我偶尔会写毛泽东的文章,有人在文末留言:

"毛泽东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他的成就都是因为'时势造英雄'。"

我想说,那些觉得毛泽东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人,请先学他读个10万本书再来说。

毛泽东一生的阅读量非常大,读书70年到底看了多少书?现在很难统计。

但在他去世后,有人曾梳理过他的藏书,大概有100000本。

这些书,是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马列主义著作到西方资产阶级著作,从古代的到近代的,从中国的到外国的,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军事、文学、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方面的书籍以及各种杂书。

但阅读量并非毛泽东和其他"读书人"的终极区别。

一个人或许博览群书,但这些书并没有被他的思想综合成一个有机整体,而只是一些相互无关的片段。

真正有用的,是要将所有的这些书连贯起来,形成自己的思想,并最终贯彻、体现到他的终极目的上去。

毛泽东的另一位早年同学周世钊,在谈到毛泽东青年时代读书情况时,说毛泽东有"四多"的习惯.

就是"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

而所有的这"四多",又都是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的。

1913年,年仅二十岁的毛泽东就写下这样一段话:"闭门求学、其学无用。"

所以,他的一切读书和学习,都会联系现实中的问题去思考,分析,去大胆推论,验证。

1938 年,毛泽东在出席抗大第三期三大队毕业典礼的时候说:

社会是学校,一切在工作中学习。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无字天书"。

毛泽东从来都不觉得,学习和读书一定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十多岁就敢于选择辍学。

但我想说的是,谁也不可能因为辍学而取得成功。

每次看到有人举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的例子,来为自己"不读书"辩解,我就很想给他们讲讲毛泽东当年辍学的故事。

因为他当年的辍学,其实是为了更好的读书与学习;更是为了从浩瀚书海中,寻求救国救民的灵感、寻找历史兴亡的客观规律。

毛泽东曾经写过一段话,讲他当年辍学后,在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时的想法:

"在图书馆里,在韶山冲里,我就没有看见过几个生活很快活的人。

韶山冲是这样,全湘潭县/全中国/全世界的情形,恐怕也差不多。

我要怀疑,人生在世间,难道都要痛苦的生活吗?

世界的变化,不会自己发生,必须通过人的努力。"

这样的思考,最终成了毛泽东辉煌一生的起点。

而他所有努力的中轴线,就是大量的阅读、反复深入的思考与实践。

所以,所有现在感到痛苦,迷茫,焦虑的人,永远不要寄希望于不读书就什么都懂,什么都不做而人生自然会变好。

你可能"无师自通",但永远不可能不学习就能掌握某一项技能。

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任何人都可能辜负你,唯有读书不会辜负。

一个人读了什么书,以什么样的方式读书,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他的性格、气质、行为方式和思想,也往往决定了他一生的成就。

说白了,很多年后,当年你读过的书可能都已经忘了,甚至连书名都不能完整记起来。

但你之后所说的每一句话,写下的每一个字,甚至做的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是读过的每一本书。

而这,就是读书的意义所在。

何以解忧?唯有读书!

何以释惑?唯有读书!

何以成长?唯有读书!

何以救国?唯有读书!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最后,用我最喜欢的一阙经天纬地、豪情万丈的词,送给这位终身学习的战士。

《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END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62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3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24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6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80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9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7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4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78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6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5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271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03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7,474评论 16 22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0,548评论 0 11
  • 可爱进取,孤独成精。努力飞翔,天堂翱翔。战争美好,孤独进取。胆大飞翔,成就辉煌。努力进取,遥望,和谐家园。可爱游走...
    赵原野阅读 2,713评论 1 1
  • 在妖界我有个名头叫胡百晓,无论是何事,只要找到胡百晓即可有解决的办法。因为是只狐狸大家以讹传讹叫我“倾城百晓”,...
    猫九0110阅读 3,255评论 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