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约了朋友去图书馆学习,但是朋友有事暂时没来。我独自一个人做到窗口边,拿出我的资料复习。我的正对面放着一本书,我瞥一眼,上面写了《异类》二字,旁边有一个水杯 ,没多想便埋头学习。
然后,我余光中有一个男生坐了上去,因为我习惯戴着帽子,未曾看见他的脸。突然,我似乎听见有人在叫我,我抬头一看对面的人在叫我。“哎哎,我问你一下,你高考这个学校,有没有什么提前录取这样子的制度。”
我定睛一看,看上去有一丝年长,不像初进大学的人。我与他详细的讨论一番,但他言辞中十分焦躁,手脚抖动。一提到警官学院包分配就十分不屑,我不置可否,我低头看书,但是没过几分钟他便又与我攀谈起来。
通过一次次的交流,我逐渐知道了,他不是我们学校的,只是家住附近,是一个专科生,快毕业了,学的是汽修。他还不停掏出给我看着他的朋友圈,谁考上了什么什么985,北京外国语学院,医科大,江苏警官学院,主张非985学校无用论。我本只打算,做一番偶遇,陌生人的交谈。但是那一刻我改变了想法,我决定提醒他一下。
我主动问了一句:“请问一下你看的什么书”“哦哦,你快看,这书写的很好的”他指着书上一行字“你读读看,写的特别真实,我觉得特别好”我大体一眼看过去:现在社会的现实就是,富二代读金融出来就是总经理,穷二代读金融出来只能精打细算小职员……我再看了一下封面,×××软实力×××非鸡汤非励志×××,突然一下,我微笑顿悟了。我说“这是一本适合缺乏自我认知的人看的书,但是,韩寒说‘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所有我觉得你应该再选一本自律自控的书”
他依然固执的给我推荐这本书,但是从他做在我面前的时候开始,一个小时过去了 ,才翻了几页。他激愤的读着,读着读着,又开始抱怨辱骂高中恶心的制度,命运的不公,自己找不到工作,自己没有什么关系。
我问他怎么不去改变,现在努力还能专转本,他告诉我他废了。我又问他,你毕业是不是学校规定,只能找和汽修有关的工作。他说不是。我问很多工作那你可以去做,为什么不做。他嘟囔着 ,我听不清楚说了什么。
这个过程中他一直很焦虑烦躁,我试图宽慰,但是他听不懂我委婉好心的建议。那一刻我知道了,不必再多言了。
一毕业就失业,我想这是很多应届毕业将面临的问题。难道不是985就真的学习无用吗?我不用问他是否努力过,是否有没有参加过什么奖赛?只看他如此消极抱怨的样子我就知道,他自己已经放弃了自己。
我也名落孙山,同意境遇可以体谅。我们如此努力学习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改变命运吗?但是,你真的有努力吗?还是只是整天混混沌沌的度过。你说别人的起点比你高,但是同龄人为什么一步一步超越了你?把贫穷当做借口的人太多,就算世界资产再重新分配一次,依然还是会有穷人和富人之分。
帕斯卡说:人是有思想的芦苇。意思是人的生命虽然脆弱,但是难得思想可贵。做一个人,我们可以物质上没有富豪一样,我们的精神却可以富足。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出生,却可以决定下一代的起点。我们不需要追求一夜暴富,给你一个比方,如果你的起点比较低。一辈子就一套普通房,一辆车。你的儿子也只和你一样一套普通房一辆车。你的孙子呢?他的起点就是两套房,两辆车的起点。懂得平常心看世界,少一点激愤的比较,多一点的实干。不要一味的去抱怨,因为抱怨改变不了什么,如果可以有积极的心态会活得更有幸福感。
那本书,有句话说的确实好:穷的不是人,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