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电脑,自己一个人来到一个很特别的咖啡厅 - - Mirror of Silence.
静静的听音乐、静静的看书、静静的写字,更重要的,当外面的世界安静了,可以听得到自己心灵的声音。很美的咖啡馆名字,来源于背后很美的故事: 这里的工作人员基本都是听觉障碍人士。
这是一个年轻女孩开的咖啡馆,她没有任何残障,但因为心中有爱,就提供了这么个“角落”给那些生活不便的人。即便不温不火,但她和他们都在努力的在经营着 -- 学习花式咖啡、奶茶、西点蛋糕。角落里的毛毯、脚边的小太阳,暖暖的提供着热量,也透露着这个店对客人的细心和爱心。
我经常觉得,写字的时候需要有意境、尤其需要有音乐,这样才会有灵感、才会有碰撞。但很难想象,对于那些从出生就听不见声音的人们,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若没有学过说话,他们的心里是怎样与自己对话的呢?他们的思维必然不会是像文字型的线性思维,或讲述型的思考方式,而是用图片、图像型的跳跃性思考?
基于这些疑问,我特地搜索了一下“听觉障碍人士如何思考?” 有人说:“在言语疗法之前,我内心的声音基本也是视觉呈现。" 有人说:“ 我的脑海裡有一个声音,但它基本不以声音为主。我基本依靠视力来“听”,所以在我的脑海裡,我听到的也是美国手语或者图片或者列印出来的单词。我内心的“声音”也有词汇、思想和思维。我的脑海裡并非一片空白,它也并非寂静无声。” 还有的人在思考时脑海里出现的是像放电影一样的图片,并且能迅速理解。
刚才提到音乐对于写作创作时候的重要性。然而,有很多优秀的作家是听障人士,比如海伦.凯勒。
其实,大部分听障人士并不是完全听不到声音,而是有听觉障碍。“一些听障人士在较低频率的范围中残存听力,如果让他们观赏一支乐队的演出,他们或许听不到主唱和吉他的声音,但仍然能听到贝斯和鼓。”聆听音乐甚至可以帮助听障人士进行听觉治疗。
现代科技不但可以用耳蜗等技术帮助听障人士,还有一系列美妙的实验来帮助他们“听见”音乐。
美国Not Impossible Labs 制作出了一种可以帮助听障人士感受音乐的背心。利用皮肤感应等原理,使用者戴上背心后能体会到被音乐“包围”的效果。2018年,日本爱乐乐团举办“不用耳朵听的音乐会”。用一种能将声音转换成振动的夹克和一种名叫“Sound Hug”的产品,可以通过振动和颜色的变化来表达曲速和节奏。听力障碍者将其抱在胸前,犹如“拥抱声音”一般,可以感受到现场音乐会的效果。音乐的可视化与可触化让没有音乐基础的普通人和听障人士,都有机会感受到到音乐之美。
静谧的世界,看起来和普通人有很大的不同。但其实,他们都和我们一样,在内心中思考、用热情去感受和拥抱这个世界。面对不同,但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寻觅,就会发现对方身上有很多更美而我们比之不及的地方。
语言和声音,只是表达和传播的一种方式。同样的生命,用视觉、触觉、味觉、嗅觉,通过图画、光线、震动和感知,都能让我们体会到那存在的美好。就像太阳,没有声音,但暖融融的照着我们。就像微风,看不见,但轻拂过面庞,却给人感动。
才发现,造物主是如此公平。
愿我们每个人心中有个一个静谧的角落留给自己,也留给别人。
Above all, love each other deeply, because love covers over a multitude of sins.
--1Peter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