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是什么?为何“起风”?何为佛教的缘起缘落

大千世界,人生旅途,谁会和你相遇,你们为何会相遇?

而在遇见的人中,为何你会对ta情有独钟?而对另外一个ta却毫无感觉,甚至心生厌恶?

在雀巢的一段广告中看到,我们这一生,大概会与8万人左右产生交集,而能更深入了解你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相遇相知那得是多大的因缘和合。听完这天的课,发觉自己对周边人友善了许多。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历史学博士成庆老师是如何给我们阐释佛教中的缘起缘落。

01

因果定律

圣严法师曾说:“佛教相信因果定律的正确性,正像大家相信吃饭可使胃囊满足那样的正确”

因果法则是观念,是一普遍的观念,所有存在的万有事物,都有它们的因果关系。没有因果关系的,根本就不存在,存在的必然是因果法。

人类文化的发展,一切知识的进步,都是由于推究因果而来。

大家每天都在看的天气预报,就是按照气压、气流、云层分布等因果律来推断预测的。

电风扇及冷气机的发明,源于我们感受到了热,便有了想要获得凉爽的要求。有了这个要求,进一步就要追究为何会热?

如何才能不热?追究的结果,发现得到凉爽的方法,于是发明了电风扇及冷气机等。

察果知因,不但肯定了因果法则的存在,亦促进了人类知识的发达。

因果法则的应用,不唯佛教如此,而是各宗教、各学术、各思想所一致认可的,只是佛教更为重视而已。

02

我们都是因缘业力的孩子

在《起风了》这部电影里,宫崎骏用三组“起风”的镜头将男主二郎和女主菜穗子连在了一起。


第一次在火车上,二郎的帽子被风刮起,吹到了菜穗子的手中;

第二次在山顶,菜穗子在画画,一阵风起,把菜穗子的遮阳大伞刮飞了,二郎正好接住了伞;

第三次在屋顶,二郎折的纸飞机落到房顶,当他站在阳台取纸飞机的时候,正好又一阵风起,吹到了菜穗子手中。

“风”是什么?为何“起风”?

只因“业力”在起作用。电影用风来作为一个意象,用风来代表一种缘分。

“业”,梵语karma,也叫意识中的铭印,指人的行为、言语和心理活动会留下生命的印迹与惯性,从而影响未来的生命结果。

业力的分类和遵循的规律:

以上两张图片来自公众号:菩菩公园

一般人怀疑因果律的可靠性,是因为仅仅站在当下一生的立足点上,来看善恶报应的不公平:

有人吃苦行善一辈子,不但没有好报,甚至还不得好死!

有人贪赃枉法、为非作歹,却在法律的漏洞里逍遥自在,福寿双全。

其实,佛教的因果律是通看三世的

人,除了现在一生,已有过去的无量数生,尚有未来的无量数生,善恶因果是贯通了三世渐次受报的。

今生的修善作恶,未必即生受报;

今生的祸福苦乐,未必是由于即生的因素;

今生多半的遭遇,是由于往世业力的果报;

今生的所作所为,多半尚待到后世感报。

若把三世看通了,心里也就平服了。

03

种子很小,果实很大

按照因果律,我们的命运似乎早已由过去的业力所决定。

如果一个人生为穷人,那怎样才能改变命运?又或者你老觉得自己时运不济,很丧,怎么改善现有的境况?

结善缘行善业!

还有一个说法叫种种子,它来自第一个获得格西(相当于佛学博士)学位的美国人麦克.罗奇格西。

麦克.罗奇格西早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大学期间,甚至在白宫获得总统亲自颁发的学术奖章。

因为对东方佛教的兴趣,毕业后跑到印度的赛拉梅西藏寺院一呆就是22年。

他写了一本书叫《能断金刚》。

该书主要是讲述格西在寺院呆了二十年后,决定《金刚经》的智慧运用到商业领域,并成功将一家亏损的钻石公司打造成年营业额突破一亿美元的企业。

格西将公司实现逆转的重要方法就是,即使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里,运用业力的种子依旧可以结出巨大的善果。

图片来自公众号:菩菩公园

业力对未来生命所拥有的力量大小取决于我们的动机,情绪的强弱;我们行动时的方法;我们对自身行为的“认可”程度;以及我们行为对象的某些品质(非常困难、急需帮助的人,曾给予我们很大帮助的人,或具有非同一般品德的人)。

当我们对他人做好事或者坏事,都会在意识里留下确切的铭印或印记。

待到因缘具足,种子便会发芽长大,结出相应的善果或恶果。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提醒自己多结善缘,多做善行。

比如成庆老师常常提及的善待快递小哥,体谅出租车司机,主动帮人按电梯等等。当然成庆老师免费给我们上课实属超大的善行。

印度佛教大师龙树菩萨在《宝鬘论》的有一段很经典的因果关联论。

布施是给予你所拥有的事物;

持戒是善待他;

忍辱是放下嗔怒;

精进是增长一切美德的喜悦之情;

禅定是全神贯注,远离烦恼;

般若助你决定何谓真理;

慈悲是一种融合了对众生之爱的高度智识。

它们之间的因果关联:

布施带来财富,美好的世界来自持戒;

忍辱带来美好,卓越的成就来自精进;

禅定带来宁静,自由来自般若;

慈悲成就我们所有的愿望。

愿我们都能珍惜相遇,多结善缘,常做善事!


我是幸容,感谢您的阅读!

附佛教其他相关文章:佛陀到底觉悟到了什么?他为什么要出家


无戒365训练营第16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